棉花質量下滑讓困境中的紡織企業雪上加霜
常見問題 當前,國儲棉中“三絲”要比以前高出8~9倍,一包棉花里面可能會發現各種異物,包括化學纖維、絲、麻、毛發和塑料繩等非棉性纖維。 2.長度不夠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以1毫米為級距,目前棉花共分為7個級。長度標準級是28毫米,而企業從國儲棉買回來的棉花普遍要比標準級的棉花長度短0.5~1毫米。 3.等級不分 國儲棉沒有分級制度,優質棉和低質棉混用,導致了棉花質量整體水平的下降。 “一邊是棉價差讓我們的紡織品逐漸失去優勢,另一邊是棉花質量的下滑。我們連生產好產品的原料都沒有了,企業談何發展?”福建一位企業負責人張經理向記者抱怨說。 棉花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下游紡織產品的質量,也關系到我國出口紡織產品的正常貿易和紡織企業的經濟利益。而在當前國內外棉價差依然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棉花質量的下滑無疑讓困境中的紡織企業雪上加霜。 質量下滑了多少? “我們現在買的國儲棉基本無法用,打開包總是能看到塑料繩等一些雜物,并且棉花顏色一批與一批之間也不一致,有些棉花顏色發黃,質量下滑嚴重。”張經理告訴記者,為了保障公司的產品質量,滿足客戶的要求,只能以更高的價格買質量好一點的棉花。 “棉花質量下滑對企業影響很大,用質量不過關的棉花很難紡出高品質的產品。”張經理說。質量沒有得到保證,即使投訴也沒有用,這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問題。“這樣下去,一兩年我們就要關門。” 反映棉花質量下滑問題的企業不在少數。 今年6月份,在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暨中國國際紡織原料市場會上,多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反映,棉花質量的下滑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 “我們買國儲棉,計劃要做高端紗,但買回來的卻是前幾年產的棉花,質量嚴重不合格,打亂了我們企業的進程。”清遠市德泰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嬌蘭向媒體抱怨說,如果棉花質量不能得到控制,這些棉花即使做普通棉紗產品恐怕也不合格。 國儲棉質量不達標同樣也讓華潤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狄慧十分擔憂。 “對于我們這種做高檔紗線、高檔面料的企業來說,這樣的棉花根本就沒法用。我們現在好一點的產品都得用進口棉。”狄慧表示,由于公司有進口棉花配額,所以還能進口一些優質棉花。但是對于沒有配額的中小企業來說,買不到進口棉,國儲棉生產出來的棉紗沒有競爭力,等待他們的只有關、停、并、死這條路。 但事實上,目前進口棉的質量也十分堪憂。 前不久,質檢總局發布了《2012年全國進口棉花質量狀況》的報告,報告指出,2012年隨著進口棉花數量大幅增長,總體到貨質量狀況并不容樂觀,品級、強力不合格率較前年同期有所下降,長度、馬克隆值不合格率較前年同期均有所提高。 哪些問題最突出? 國儲棉無法用,進口棉也存在質量下滑問題,棉花質量問題對行業的發展影響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棉花質量問題非常大,有虧重、三絲、短絨、等級混亂等一系列問題,現在國儲棉根本就紡不出高品質的產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楊世濱曾在一次行業會議上指出,中國棉花單產量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價格卻最沒有競爭力,現在加上棉花質量問題,中國棉花產業將會出大的問題。 楊世濱表示,國儲棉質量下滑會給行業造成兩個直接的影響。“第一個是可能生產不了高支紗,第二個是對高等級棉制品無法從源頭保證質量,這是廣大棉紡企業目前非常頭疼非常關注的焦點問題。” 據一些企業負責人透露,目前紡織企業所用的棉花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三絲”問題首當其沖。 “我們現在買的一噸國儲棉中,‘三絲’要比以往買的棉花高出8~9倍。”張經理告訴記者,按照以前正常情況,一包棉花“三絲”也就在40~50根左右,而現在國儲棉一包里面的“三絲”就有上百根。三絲問題已經失控。 其次是長度不夠。據山東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以1毫米為級距,目前棉花共分為7個級。長度標準級是28毫米,而從國儲棉買回來的棉花要比標準級的棉花長度短0.5~1毫米。 最后是等級不分。“我們買的是三級棉花,但是實際上就是五級棉花。”張經理無奈地告訴記者,國儲棉沒有分級制度,優質棉和低質棉混用,導致了整體棉花質量整體水平的下降。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也認為,目前國儲棉沒有分級制度,優質棉和低質棉混用,進一步導致了棉花質量水平的下降。 此外,棉結多、強度低以及虧重等現象也在國產棉中屢見不鮮。 據業內人士提供的一份反映國儲棉棉花質量問題的報告顯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天津等全國大部分儲庫均存在上述棉花質量問題。 原料來源受限制 按理來說,對于中國這么一個紡織大國來說,國儲棉棉花質量不好,那么就可以從別處采購棉花。但可悲的是,目前紡織企業采購棉花的渠道非常有限。 “我們目前采購棉花只有兩個渠道,一個是買國儲棉,另一個是用進口棉。但是由于國家實行進口棉配額制,買進口棉的數量非常少。”江蘇的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劉經理告訴記者說,目前我國實行棉花進口配額3:1制度,即買3噸國產棉,可以拿到1噸進口棉。對于配額份額較小或沒有配額的中小企業而言,連進口棉都無法購買,只能買國儲棉。 “現在企業買國產棉只能有采購國儲棉這一種選擇,國儲棉拍賣后,好壞都得要,否則就要停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說。 但尷尬的現象是,目前國儲棉所儲備的棉花已遠超中國全年棉花消費量。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12/2013年度中國棉花庫存1089萬噸,占全球期末庫存量的60%左右。 居高不下的庫存令人擔憂,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紡織企業對國儲棉的棉花興趣不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