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我國進口澳棉勢頭兇猛,7月及8月澳棉進口量分別144677及145869噸,位居當月外棉進口量第1位,同比分別增4.3%和19.3%。按照慣例,7月、8月及9月是澳棉到港的高峰期,今年表現尤突出。據調查,中秋節前,貿易商又集中訂購1批澳棉,搶奪澳國內剩余不多的優質資源。
中國買家今年為何如此青睞澳棉,小編試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一、澳棉品質優秀上市時間與北半球相反
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棉花播種及采摘與北半球相反,一般9-11月播種,3-5月采摘,大量上市在6月以后,恰好彌補紡企在新舊年度交替時節的用棉需求。
澳棉以高等級為主,顏色潔白,等級多為SM級和M級。正常情況下,有超過70%是SM級。由于大面積種植同一品種,采用同1個生產加工模式,因此澳棉質量一致性很強,適合紡織工業需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本年度澳棉長度一般在1-5/32”到1-7/32”之間,強力在30-32g/tex間,馬克隆值3.8-4.5,棉花長度整齊度在81-83(平均82.3)。
此外,在新品種推廣和科技進步支持下,澳棉單產不斷提高,目前平均單產達130公斤/畝,天氣理想狀態下單產可達160公斤/畝,是世界上單產最高的國家。由于對雨水依賴性強,播種面積波動較大,但近幾年產量基本穩定,且可供出口量大。以下是美國農業部統計的澳棉近年度面積、產量、出口及期末庫存數據。
澳棉收獲期為每年的3-6月,但大部分出口會安排在下1個棉花年度(8月到下年7月)進行,因此在大豐收時會出現出口量高于產量的情況。
二、中國近年來澳棉進口比重增加后期高等級棉花或短缺
近年來,我國進口澳棉的比重逐漸上升,2004/05年度,澳棉占總進口量比重為5.1%,2012/13年度上升到20.0%,年平均增長率近2%,如下圖所示:
受中國收儲政策影響,大量優質的棉花流入國儲,雖今年國家拍賣了部分高品質的新疆棉及進口棉,但市場高等級棉花仍舊不足。隨著2013/14年度儲備棉收購開始,貿易商預計市場上高等級棉花將進一步短缺,美棉生長進度偏遲,預計將推遲上市;印棉12月底前可到港的新花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有配額的企業爭相采購澳棉就不難理解。
三、澳國內剩余資源不多國內買家爭相訂購
據Cotlook(考特魯克)報道,澳棉出口量在6月和7月達到歷史高點,分別17.71和19.32萬噸,其中運往中國的量分別12.88及14.09萬噸,占到總出口量的72.72%和72.93%,此外5月出口量15.48萬噸。
2012/13年度,澳棉出口總量134.5萬噸(USDA預測數據),期末庫存46.4萬噸(2013/14年度產量、出口及期末庫存分別98.91.4及55.8萬噸),除去中國8月進口的14.6萬噸,在2013/14年度新花上市之前,澳大利亞國內所剩資源已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貿易商爭相采購剩余澳棉,在中秋節前(16-18日)掀起1個小高潮。目前港口保稅的澳棉(約101美分/磅),即期裝運的澳棉SM級價格也101美分/磅。據反映,因預計后期澳棉供應緊俏,青島港有部分棉商有囤貨意向,張家港棉商表示則不敢賭市。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