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自今年9月起撤銷已執行3年的高價收購棉花政策,改以補貼政策推動市場化價格改革,但目前國家儲備中仍有逾1000多萬噸舊有政策下的貴價棉花庫存。全球最大棉紡織生產商魏橋紡織董事長張紅霞估計,這些庫存需時3至5年才能消化,料將對未來棉花價格造成波動,并有機會對進口較高品質棉花配額造成限制,公司已開始關注東南亞等地區的投資機會。
近年隨著內地工資等成本上漲,中外廠家特別是勞工密集型的企業如紡織,逐步把生產地轉移至較低成本的東南亞等地,魏橋則一直堅持100%「中國制造」。張紅霞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近期開始關注東南亞等地區的投資機會,公司過往一直獲得國家的棉花進口配額,這些棉花主要用于出口訂單,但若果配額因國家清理庫存而受限,意味目前占總收入約40%的出口市場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冀減息刺激需求
她指出,受到貴價收購政策及宏觀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近年紡織行業經營困難,產能利用率偏低,小型企業倒閉潮持續,目前較難預計行業何時見底,但相信棉花價格短期內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12月內地棉花價格已跌至每噸1.3萬元(人民幣.下同)。
魏橋今年前6個月收入及純利按年分別下跌10.9%及21.1%;毛利率跌0.5個百分點,至8.5%。張紅霞表示,業績下跌主要受到補貼棉花政策出臺等因素影響,導致上游客戶壓價壓力趨大,訂單需求下跌所致,情況在12月隨著棉花價格回穩而趨于穩定。由于售價隨著棉花價格波動,將把毛利率恢復至以往約10%正常水平為目標。
她預計,明年公司業務表現有望優于今年,人行上月減息,相信利好房地產等行業,提升對窗簾等紡織品需求,而下游產業如體育用品,也接近完成庫存清理,預計會加速補單。該公司目前產能利用率約67%,暫未有進一步提升產能計劃。另外,該公司股東會剛通過與控股股東山東魏橋置換電力設備,新設備將具備更高營運效率,預計將能有效控制經營成本,公司并繼續透過提升生產自動化,抵銷連年上漲的工資成本。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