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棉現貨陷入僵持 新棉詢價成交也不理想
近日青島、上海、張家港等地的棉花貿易商反映,6月中旬以來港口保稅、在途的2013年度美棉、印度棉、西非棉詢價、成交非常清淡,而烏茲別克斯坦棉因性價比低則幾乎滯銷,僅有少量5月中旬以后抵港的2014年度澳棉,2013年度美國SJVPIMA和中長絨棉以及中期印度棉S-6有成交,整個外棉市場陷入僵持、看跌氣氛中。一方面目前外棉清關后報價與國儲棉競拍標準級棉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如6月19-20日青島印度棉S-6、美棉EMOTSM1-1/8〞的人民幣報價分別為16900-17100元/噸、18000-18100元/噸,無配額的中小棉紡廠和貿易商寧肯從國儲棉競拍盤面上拿貨也不選擇外棉;另一方面不論美棉還是印度棉、西非棉5/6月船期的棉花以中后期花為主,品級低、一致性大幅下滑,更重要的是虧重幅度大于2%的情況很普遍,個別印度棉商交貨虧重達到3%-5%。盡管5月份以來幾家大的外商和進口公司大力“預售”2014年度的美棉、印度棉,雖然細絨棉報價較當前現貨價格低8-10美分/磅,但仍高于中國買家心理預期3-5美分/磅,再加上紡企資金流現狀很不樂觀,因此新棉詢價、成交也不理想。 6月19日,ICE主力合約圍繞77美分關口反復振蕩,多空雙方激烈對峙,盤中低點雖觸及76.15美分,但尾盤在少量買盤和技術性修復的利好拉動下仍收于77.13美分,雖然整個盤面空頭氣氛仍很濃郁,但投機基金、多頭仍“負隅頑抗”,一方面2014年中國新疆棉區受災情況高于預期,棉苗長勢弱于2012和2013年,而美國得州仍有大部棉區維持相對干旱狀態,印度棉區由于西南季風到來緩慢,播種和長勢也有所放緩,因此天氣狀況和2013年度美棉出口持續收緊的炒作仍是ICE主力合約在77美分強支撐位掙扎的關鍵;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明確表示2014年9月份新棉上市前不再調整國儲棉拋售政策,17250元/噸成為6-8月份國內現貨價格參考的中心,對鄭期和ICE盤面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支撐,一些機構判斷15400-15500元/噸已是CF1501合約的相對底部。業內分析,短線關注多頭能否守住77美分關口,若強勢跌破,不排除回測72美分甚至70美分的可能。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