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印棉問題堪憂 紡企苦不堪言
據南通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1-4月,南通地區進口棉花75批,107769包,20899噸,貨值4188.235萬美元。進口數重量較去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下降62%),但進口印度比重卻增加20%。1-4月進口印度棉花36批,69200包,11277噸,貨值2155.142萬美元,分別占批次48%、件數64.21%,重量53.96%,貨值51.46%。經檢驗檢測,到貨的印棉重量和品質質問題多:到貨36批中,100%批次重量虧重,并且有65%批次棉花平均回潮率在9%-10%,最高達15.6%,合計虧重110.597噸,平均虧重率0.98%,到貨品級一致性差,降級幅度從半級到達2級,含雜高,平均值達到3.5%,最高達6%,異性纖維花樣繁多(各種生活棄物都有,顏色紅、白、藍等),有14%批次品質不相符率高達23%。個別印棉到貨由于含水量高,到貨棉花纖維板結,甚至出現霉變、霉爛。紡企在后配額時代,面臨訂單流失嚴重,資金壓力增大,成品庫存增加等諸多因素,加上目前棉花政策的不明確及國儲棉的高度存量,再遭遇如此低劣的印棉質量和重量不足,嚴重紡企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影響正常生產安排和產品質量,甚至部分產品銷售不暢形成庫存,加之理賠不順,“十賠九不足”,令紡企叫苦不迭,經濟效益蒙上一層陰影。5月在廈門“2014’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上據了解些類情況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