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天氣陰多晴少,不時伴有秋雨,持續低溫、陰雨天氣造成棉田少量積水,土地陰濕,花蕾脫落以及棉桃不能正常吐絮,個別棉田出現大量減產現象。
據滄州棉農介紹,目前棉花吐絮率在30%左右,棉農采摘量在80-100斤/畝。該棉農種植的4畝棉田中20%以上棉桃發生霉變、變黑,新采摘的棉花多數為僵瓣,衣分在34%以上,回潮率超過16%。“大幅減產是肯定的了,質量也難保障。”該棉農說,預計今年單產也就在300斤/畝左右,由于今年內地棉花是否有補貼仍然沒有明確消息,估計今年種棉難以回本。
談起對今年新疆直補的看法,河北棉農普遍“心有戚戚焉”。19日,河北衡水某種棉大戶說:“今年種了110畝棉花,目前長勢一般。當聽說新疆已經召開了目標價格批復大會,細則也基本水落石出。算下來,今年新疆棉農每畝棉花差不多能拿到600-700元的補貼。”他非常羨慕:“明年我包的地就到期了,不打算在內地包地種棉了,沒啥前途,明年去疆闖闖。”據了解,新疆直補消息讓河北棉農產生兩種心理:一是挺價惜售心理略有減弱,個別棉農表示新棉采摘結束之后,不論價高價低統統賣給軋花廠,明年遠離棉花;二是一些“大戶”打算明年赴疆種棉。
截至目前,軋花廠的表現比較平淡。截至19日,滄州、邯鄲、衡水、保定等重要棉產區軋花廠開秤率不足5%,絕大多數企業仍在觀望之中。邯鄲某400型軋花廠負責人說,新疆棉花細則出來后,大家更不敢輕易開秤。究其原因,一是預計今年新疆棉出疆價格肯定會很低,但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沒底;二是今年河北棉花質量差強人意,擔心生產的皮棉紡企不買賬;三是細則出來之后,不少軋花廠老板已經啟程去新疆考察,有做新疆棉生意的打算。根據企業反映,隨著籽棉采摘數量的增大,預計本省企業開秤時間可能會推遲至10月中旬。從目前試開秤企業的表現來看,預期規模收購時籽棉價格在3.20-3.50元/斤。
目前,河北紡企整體態度樂觀,認為直補落地對紡企利大于弊。首先,資源配置由市場決定,企業在原料選擇上更加自由;其次,由于國家補貼棉農,預計今年國產棉價格重心會大幅下降,利于對企業提升競爭力;再次,內外棉價有望“合拍共振”。目前,一些紡企已赴疆著手采購新疆棉補庫,預計10月中旬左右新疆棉就能陸續進入省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