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近日,河北滄州地區天氣晴好,棉市卻陰云密布。當地棉農家棉花已基本全部采摘入戶了,但卻鮮有人收。真象棉農說的“棉花爛大街也沒人要”嗎?真實情況又是怎樣呢?
1、籽棉少人收,棉農感嘆“賣棉難”。
若問今年棉農賣棉有多難,就到河北滄州看一看。老王,滄州河間一位“資深”棉農,今年3.5畝棉花已全部采摘回家,共1510斤。“一兩也沒賣呢。”老王說:一、走街串戶的棉花經紀人基本銷聲匿跡,往年那些接踵而至的棉車、那些沿街的叫買聲,今年難覓蹤影。二、400型軋花廠鮮有開秤。整個滄州市400型軋花廠約80幾家,10月份以來,陸續開秤收購的一直在10家以下,而且大家是“且加工且觀望”。2015年,河北棉花面積289萬畝,預計產量27萬畝,較去年減少41%左右。根據市場的統計,截至10月28日,已加工棉花低于10%,大幅慢于去年同期40%左右的水平。
2、現貨無人問,“棉賤傷企”。
29日,河北地區三級現貨價格12600-12800元/噸,四級12100-12200元/噸,較昨日持平。“有價無市,棉花賣不動。”據了解,滄州、衡水、保定、石家莊等地大約70%的小型紡織廠已經倒閉或停產,對地產棉的幾無需求,而幾家“有點規模”的企業卻只對新疆棉感興趣。滄州某400型軋花廠老板牛經理算了一筆賬:目前籽棉3.15元/斤(衣分39%,水分12%),棉籽1.10元/斤,加工費900元/噸折算,現貨成本為13515元/噸,成本倒掛700元/噸以上。“開秤就虧,不如不干,還可弄個不虧不賺。”牛經理悲觀地說。據他介紹,今年當地幾乎所有開工的軋花廠都成本倒掛。
3、棉花賣不動了,根源何在?
棉花賣不動,誰之過?相信每一個棉花主體都能羅列出一大堆原因。某棉麻公司負責人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第一,外紗進口很“瘋狂”。從海關數據來看,預計2015/16年度進口紗最高能達到280萬噸。正常情況下,紡這些紗最少需要棉花308萬噸。第二,臨時收儲影響深遠。截至目前,國儲倉庫中仍存有近1000萬噸的棉花,誰還敢大量囤棉?大家都謹慎地“隨用隨買”。第三,近期鄭棉期貨低迷。期貨向來被看作是“風向標”、“晴雨表”。10月份,鄭棉主力1601合約圍繞12000元/噸波動,而且大多數時候,在12000元/噸下方振蕩,這嚴重挫傷了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
筆者分析,河北棉市大多數的棉花人、棉企或將面臨重新“洗牌”、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