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2015年11月份,鄆城縣物價局農產品成本調查室對全縣三鄉鎮9個農戶種植的14.3畝的棉花生產成本及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今年鄆城縣棉花產量增加,成本略升,現金收益增加。
一、基本情況
(一)產量增加,產值增加
今年棉花畝平均產量為89.21公斤,比去年的74.18公斤增長20.26%。棉花產量增加的原因主是今年棉花生長期間,農業氣象條件總體上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大部分的光、溫、水條件滿足了棉花生長需求,棉花生長發育期內基本沒有遇到災害性的天氣,氣候條件較適宜棉花生長,病蟲害也輕,棉花相對生長旺盛,屬正常年景。
今年農調戶棉花平均出售價格為700.02元/50公斤,低于去年的768.62元/50公斤。主產品產值1248.98元,比去年1140.33元增加9.53%;副產品產值283.61元比去年增加13.85%。主要原因是本縣紡紗企業經營不景氣,棉花需求量大幅減少。并且大部分紡企熱衷于競拍國儲棉,籽棉收購價格高開低走,目前棉價低于去年,籽棉收購量不大,棉農惜售。
(二)成本增加
今年鄆城縣棉花畝平總生產成本為1651.68元,比去年1502.93元上升9.9%。在總成本的構成中,畝均物質費用379.68元,比去年的361.17元增加5.13%,這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增加較多。
畝平均人工成本1089.元,比去年的965.76元增加12.76%,主要原因隨著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勞動日工價上升,因此今年家庭用工作價較上年增加,從而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
(三)凈利潤和現金收益增加
今年棉花產量增加、價格降低,所以今年棉花每畝現金收益1152.91元,比去年的1028.27元增加12.12%。
二、幾點建議
棉花是農民收入的來源之一,近年來由于受棉花價格降低、水資源短缺,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我縣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滑,為此建議:
1、加強農田基本水利建設。加大對水渠的保護和損毀治理,進一步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和抗災減災能力;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加大節水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創新節水機制和節水模式,使農民在災害之年不減收。
2、在棉花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制定棉花的最低收購保護價,讓廣大棉農吃上定心丸,確保棉農一年到頭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3、建立棉花生產、加工、購銷為一體的產業鏈,大力發展“棉花訂單”,使企業與棉農建立“風險共但,利益均沾”的共同體,讓棉農以銷定產,以銷促產,減少生產的盲目性,降低市場的風險性。2015年鄆城縣棉花種植成本收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