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上周(12月1-4日),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采摘基本結束,交售新疆99.1%,內地56.7%,加工率84.3%,新棉加工量突破300萬噸,公檢新棉2818893噸,周增加25.8萬噸,環比減少0.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6萬噸,總體呈減緩趨勢,其中新疆地方1499677噸,兵團1199689噸,參加公檢企業數量1031家,減少404家,其中新疆減少了54家,內地減少了350家。質量上,細度、等級提高,長度、強力相對穩定,與去年相比,長度下降0.18毫米,強力提高0.24,馬值下降幅度很大,A馬值比例從去年的35%,下降為今年的6%。現貨短粗棉銷售壓力加大,鄭棉受壓下行。美元調整、出口好轉,周邊農產品反彈,拉動美棉上行。兵團價格出臺,低于市場預期,后期競爭有望加劇。新疆第一批目標價格補貼款80億已經下拔,計劃20日前發放到位。上周五(12月4日),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2888元/噸,與鄭棉期貨CF1601合約比,現貨升水783元,有所擴大。
現貨方面。棉紗銷售困難,普通品種處于虧損狀態,大廠限產、小廠關停增多,棉花總需求下降。新棉好質量比例較小,銷售量價穩定,機采棉由于價格較低,“三絲”少,銷售好于手采,地方機采銷售已接近尾聲,短、粗棉花資源充足,需求較少,銷售困難,價格陰跌。兵團價格出臺,低于市場預期,對地方棉花將形成壓力,兵團機采量大,質量較好,定價適中,低于地方手采,可能會拉低整體價格,值得關注。配額少,價格、質量缺少優勢進口棉零星成交。兵團2014年度機采競賣上周成交只43噸,成交繼續減少,主要與新棉比短少優勢。大廠補庫基本結束,新疆提貨開始減少,后期價格或可下降,加工廠移庫內地和貿易商移庫有所增加,內地庫資源增多,方便中小紗廠隨用隨買操作。內地銷售價格相對穩定。手采新疆提貨價,雙29B手采,13100-13300元/噸;內地銷售價13600-13800元/噸;“雙27”C級內地銷售12700-12900元/噸。地產棉質量不同價格在12600-13200元/噸。由于配額少通關進口棉也很少,美棉SM1-1/8報價14300-14500元/噸,印度13600-13700元/噸,澳棉SM1-5/32報價15700-16000元/噸。長絨棉方面,137級成交大都集中在毛重23500-23800元/噸。
新棉收購。截至12月4日,加工新棉303萬噸,全國參加公檢企業1031家,公檢數量282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周增加25.8萬噸,新棉產量下降已成定局。新棉收購價格相對穩定,新疆手采5.2-5.8元/公斤,機采4.4-4.7元/公斤,內地5.6-6.2元/公斤。
配棉方面。新棉公檢數量已達282萬多噸,新上市棉花質量繼續改善,但長度整體仍短于去年0.18毫米,馬值下降明顯,A馬值比例去年35%,今年只有6%不到,馬值偏粗,直接造成紗的強力下降,目前普40支強力普遍在200左右,下降了10-15%。“三絲”情況好于去年。機采棉質量總體好于去年,部分指標好于手采,與手采棉差價有所縮小。機采棉的雜質、棉結、短絨明顯高于手采,用棉消耗相對要高,在配棉中應綜合考慮質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