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7月7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交易市場”)發布了關于組織國家儲備棉輪出的公告。公告稱,自2015年7月10日起至8月31日止,通過交易市場以公開競價方式輪出部分國家儲備棉。由于細則中對于紡織企業關注的儲備棉質量問題沒有像期待中的二次公檢和對庫存棉實際品質的具體評判,因此用棉企業對競拍的意愿積極性普遍不高。
交易市場公告中對棉花的檢驗明確,儲備棉輪出公證檢驗項目包括:國產棉檢驗軋工質量、顏色級,進口棉檢驗軋工質量、顏色級、長度、馬克隆值,國產棉按照入庫公證檢驗的公定重量銷售,進口棉按照中國商檢出具的凈重檢驗結果銷售。國產棉的其他指標不再重新檢驗,也就是說,所謂的“二次公檢”對紡企生產并沒有什么實質的作用。從紡織用棉生產的需求來講,業界普遍認為,2011年度儲備棉已存放4年之久,應該出庫時重新檢驗顏色級、重量等指標,誰料只檢驗軋工質量和顏色級。按照企業的用棉經驗,4年前的質量指標,經過長期的庫存,加上庫存環境濕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棉花質量指標是否還能有保證很難說。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吉宜軍也表示,輪出的棉花質量是企業最為擔心的。目前企業棉花庫存約一個月的用量,此次只要出庫的儲備棉質量符合企業的生產需求,企業肯定會積極參與拍儲,否則會慎重出手。
公告中儲備棉輪出的數量及價格,與此前發改委公布的方案一致,即輪出2011年度國產棉33萬噸,競賣底價(折標準級3128B,下同)為13200元/噸;2012年度國產棉47萬噸,競賣底價為14200元/噸;2012年度進口棉20萬噸,競賣底價為15500元/噸。其它類型和級別按照中國棉花協會2015年7月公布的有關顏色級、長度級等指標的差價表計算確定競賣底。
一直以來,存了幾年的儲備棉質量降級是紡企極為關注的問題,棉花質量差異貼水也成為提升儲備棉吸引力的最大因素。在發改委公布輪出儲備棉的價格及數量后,就有企業開始計算,購買哪種棉花更合算。企業普遍認為,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對于2011年度的棉花興趣高于2012年度棉花,主要是價差的優勢。企業指出,目前,市場地產棉已經不能大批量供應,如價格合適會競拍一些國儲棉花,但價格是關鍵。
但也有紡企明確表示不會購買儲備棉,因為當前期貨市場價格更具誘惑力。萬達期貨研究員分析認為,2012年度的47萬噸棉花按14200元/噸起拍,如果等級差貼水達到1000元/噸,成交價格依然達到公定13200元/噸。目前,鄭棉1509合約在12700元/噸上下,公定結算,折算毛重達到13000元/噸左右,如果紡織企業買入該合約交割,到廠成本將達到13200元/噸左右,該價格高于目前市場大部分低等級棉花價格,紡企自然不會購買。有專業人士提醒紡企,由于國儲棉的質量差異較大,一些國儲棉單項指標貼水就可能會達到2400元/噸,建議參與交易的企業要事先對交易辦法和國儲棉的質量、底價等進行詳細了解。
此外,交易市場公告中明確,參與本次儲備棉輪出交易的買方必須為經國家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企業資信狀況良好,無不良經營記錄,且為交易市場交易商。如企業尚未成為交易市場交易商,可按照交易市場有關規定辦理入市手續。儲備棉出庫費為45元/噸,國家法定節日出庫費為60元/噸。細則質量指標欠缺 企業審慎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