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收低拋 棉企左右為難
2012年度新棉收購已經開始,但今年的棉花產購銷形勢不同于往年。9月份,國家高價收儲棉花的同時,低價拋儲,棉花存在收儲價和市場價兩種價格,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無所適從。 目前,棉農嫌棉價低不愿賣,棉企嫌收購成本偏高不愿收;國外棉價大幅低于國內,紡織企業成本高抬,出口下滑,處境艱難。棉花行業到底怎么了? 糾結一 高價收儲低價拋儲 為穩定國內棉價,保護棉農利益,2011年9月,國家啟動了棉花收儲政策,三級皮棉按每噸19800元敞開收購。截止2012年3月底,共收儲313萬噸,占當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的43%。 2012年2月29日,國家8部門公布了2012年棉花臨時收儲預案,三級皮棉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比上年度提高600元/噸。執行時間為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執行期內當市場棉花價格連續5個工作日低于收儲價時啟動收儲預案。 今年3月底收儲結束后,市場上棉花價格持續緩慢下跌,到9月初,三級皮棉降到18500元/噸左右。9月10日,國家啟動了臨時收儲預案,按三級皮棉20400元/噸敞開收購,截至9月底共收儲38.2萬噸。 在收儲的同時,為滿足紡織用棉需要,自9月3日至9月29日,國家拋出一部分2011年度的儲備棉,競賣底價為三級皮棉18500元/噸。 糾結二 棉花兩種價格棉企無所適從 自今年9月初開始,山東德州武城、夏津縣部分棉花收購加工企業陸續開門收購新棉,收購量為往年同期日收購量的1/5左右。四級籽棉收購價格8.20元/公斤左右,衣分36%~37%。目前的籽棉收購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高于去年平均價格(7.60元/公斤)。 受連續降雨天氣影響,今年德州棉花質量大大低于正常年份。據統計,截至10月7日,德州市56家棉花企業共加工皮棉9976噸,僅為去年同期收購量的64%,其中三級棉僅占15%左右(正常年份三級棉占40%以上),四級棉占77%左右,五級棉占7%左右。 四級籽棉的收購成本在19100元/噸左右,加上加工成本,總成本接近20000元/噸,高出國家的四級棉收儲價(19800元/噸)。由于收購成本偏高,棉企處在虧損邊緣,部分企業停收觀望。 棉花行業存在收儲價和市場價兩種價格,棉企很困惑:我們按哪種價格收?如果參照目前市場上的五級皮棉價格,那么籽棉收購價格僅為7元/公斤左右,遠低于當前8.20元/公斤的平均收購價格,棉農利益將無法保證。 糾結三 內外棉差價大紡企處境艱難 自2011年9月以來,受全球經濟疲軟及棉花產量增加影響,國外棉花價格持續下滑;國內棉價有收儲價作支撐,基本保持穩定,內外棉差價不斷加大,最大價差達5000元/噸左右。9月底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為84.6美分/磅,折1%關稅價格13713元/噸,低于國內相近等級4960元;折滑準稅后價格為14623元/噸,低于國內4050元。 巨大的內外棉差價,使棉花進口量大幅增加,2011棉花年度我國共進口棉花544萬噸,比上年度增長110%。還有部分企業直接進口棉紗,2011年我國共進口棉紗131萬噸,比上年度增長43%。 德州市有棉紡織企業240多家,450萬紗錠,80%以上為中小型紡織企業。據了解,2011年3月以來棉紗價格持續下跌,近期當地32支純棉紗主流報價在25500元/噸左右,比去年3月的39500元/噸下跌了14000元/噸,跌幅達35%。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紡企中生產純棉紗的普遍處于虧損狀態;生產新型纖維(竹纖維、莫代爾、大豆蛋白等纖維)的企業訂單減少,雖有贏利,但利潤率大幅下降。 雖然整個紡織行業處境艱難,但多數紡企不敢停產,一停工,員工流失,復工再招工人就困難了,但開機率普遍不高,目前德州地區整體開機率在60%~70%。(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秘書長 馬俊凱) 建議 目前棉花產業存在的諸多問題怎么解決?業內專家提出了建議。 其一,在受災地區收儲五級皮棉。針對今年山東、河北、天津部分地區澇災嚴重,棉花質量大幅下降的實際情況,國家在上述地區收儲五級棉,以保護當地棉農利益。 其二,制定扶持政策,出臺種棉補貼。建議國家在穩定收儲政策的基礎上,出臺種棉補貼和種棉農資綜合補貼;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在主產棉區建立優質棉基地縣。 其三,建立進口棉收儲機制。可以在國外棉價較低時收儲一部分外棉,增加我國棉花資源儲備,降低收儲成本,有效化解配額炒作問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