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有關部門發布國家擴大5級棉收儲的公告,消息很快傳遞至受災地區的棉企、紡企,棉農知曉情況稍顯滯后,但從筆者處獲悉后仍表示對政策的歡迎。今年因天氣原因,部分地區棉花減產降質,加工廠開秤比例低,收購量小,棉農出現一定程度的賣棉難情況。國家在收購高峰期及時出臺收儲5級棉的政策,可謂解燃眉之急,但受到部分地區受災減產嚴重,棉籽價格較低等因素影響,棉農惜售情緒還有待時間改觀,同時收購價格的最終確定也仍待博弈。
棉企:新政有助棉企擴大收購利潤情況不樂觀
由于受災地區棉花品級、長度等指標偏低,符合國家收儲質量要求的資源少,本年度這些地區400型企業的開秤比例低,已開秤企業的收購規模也普遍較小。以山東濱州、東營兩地為例,由于今年兩地棉花播種晚,加上夏秋之交持續降雨,棉花質量下降明顯,表現為品級以4、5級為主,長度在26、27mm,衣分僅36-37%左右。國家放開5級棉花收儲,兩地棉企均表示歡迎,但收儲價格按今日棉籽0.98元/斤折算,從棉農手上收購籽棉僅在3.6-3.7元/斤,預計棉農的惜售情緒短期之內難以改觀,收購規模近期能擴大多少還不好預測,同時收購加工利潤情況也并不樂觀。
據東營主產區廣饒、利津的一些加工廠反映,本年度東營市棉花的主要問題是長度低,普遍在26mm左右,品級大部分可達4級,5級棉占比不多。此次國家擴大收儲覆蓋等級,預計近期企業將陸續開始收購5級棉。但當地大部分4級棉花因為長度問題仍達不到收儲要求,企業希望國家考慮收儲426級的棉花。目前當地開秤企業一部分以收購本地4級棉為主,需要嚴格控制長度、衣分等指標,加工交儲僅有一兩百元的微利;一部分從新疆等地調運棉花,混合加工,一些廠家調運棉占比達到60-70%,加工成本明顯上升,交儲瀕臨或者已處于虧損狀態。
今年濱州市棉花以5級為主,由于品質低,收購價上不來,棉企不愿收,棉農不愿賣,目前開秤的加工廠主要從外地調棉加工,多數處于保本或者虧損的狀態。個別廠家表示,開秤是為了維持收購加工資質,獲得貸款。國家擴大5級棉收儲,企業感到了政策的體恤,但由于當地棉籽質量低,價格呈下滑趨勢,加上棉農有存棉過年的習慣,預計收購價對棉農還很難有吸引力,短期內棉農將保持惜售,長期看雙方僵持博弈的情況將會持續,加工廠獲得利潤的難度仍大。
棉農:新政有助緩解賣棉難減產惜售情緒待改善
今年受災地區棉花減產降質,棉農面臨虧損境地。據東營利津的棉農介紹,今年當地單產僅200多斤,加上棉花品質整體接近霜后花,當地加工廠都不愿收購,目前開秤企業屈指可數,上門收購的棉販和加工廠極少,棉農的交售比例很低,有的甚至還一斤未賣。棉農聽聞國家將放開5級棉收儲,普遍表示很高興,但同時也反映,由于單產低,如果收購價低于3.7元/斤,即成本不保。而按照國家出臺的527級收儲價17544元/噸,以當地棉籽現價折算,籽棉收購價恰在3.7元/斤左右。因此一旦因棉籽價格下滑棉企繼續下調收購價,棉農仍會有較強的惜售情緒。
通過調查筆者感到,此次國家擴大5級棉花收儲,切實符合今年棉花受災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山東濱州、東營兩地來看,由于以鹽堿地為主,十分適合種植棉花,近年來在山東其他地區植棉面積不斷下滑情況下,兩地面積保持了平穩。但今年的受災減產對當地棉農帶來沉重打擊,一些農戶甚至打算棄棉改麥或者西瓜等經濟作物,但種植小麥也面臨產量低的困境。國家在棉花收購高峰期及時出臺收儲5級棉的政策,對于緩解當地賣棉難的窘境將有很大幫助。但棉農對收購價的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也需要一些棉農改變長期以來惜售的習慣,抓住收購高峰期價格較好的時機,加快銷售避免存棉風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