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棉價普遍下跌 外棉價格跌幅較大
本周(2012年5月7日~5月11日),國內現貨價格略有下滑、鄭棉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國際棉價跌幅較大,國內棉紗價格基本持平。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顯示,截至5月11日,全國新棉采摘及交售基本完成,棉花加工企業新棉加工率(占已交售的比重)為98.6%,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新棉銷售率(占已加工的比重,含交儲量)為85.9%,同比上升23.5個百分點。其中,新疆加工率98.5%,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銷售率88.9%,同比上升12.8個百分點。 近日棉花市場交易依然清淡,現貨采購乏力,價格弱勢運行,受紐約棉花期貨連續大幅下跌及近日國內增發棉花進口配額消息影響,鄭棉期貨價格大幅下跌。 5月11日,代表內地標準級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9382元/噸,環比下跌6元/噸,跌幅0.03%,同比下跌5632元/噸,跌幅22.5%;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9986元/噸,環比持平,同比下跌5952元/噸,跌幅22.9%。鄭州棉花期貨5月合約結算價19250元/噸,環比下跌975元/噸,跌幅4.8%,同比下跌5985元/噸,跌幅23.7%;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2012年5月合同均價18709元/噸,環比下跌963元/噸,跌幅4.9%,同比下跌5737元/噸,跌幅23.6%。 本周,美國農業部預測新年度全球供應依然過剩,期末庫存同比大幅上升,加之市場對歐債危機擔憂加劇,國際棉價大幅下挫。5月11日,紐約棉花期貨2012年7月合約結算價78.97美分/磅,環比下跌9美分/磅,跌幅10.3%,同比下跌71.3美分/磅,跌幅47.5%;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119元/噸,環比下跌1159元/噸,跌幅7.1%,同比下跌14909元/噸,跌幅49.7%低于國內市場4263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1153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775元/噸,環比下跌1007元/噸,跌幅6%,同比下跌14530元/噸,跌幅47.9%,低于國內市場3607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1001元/噸。 本周,棉紗銷售起色不大,下游企業庫存較高,采購遲緩,紗價基本平穩。5月11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6320元/噸,與上周持平,同比下跌8180元/噸,跌幅23.7%;滌綸短纖報價10960元/噸,環比下跌70元/噸,漲幅0.6%,同比下跌2140元/噸,跌幅16.3%。 分析后市,市場信心較弱,國際棉價仍未企穩。ICE市場遭到重挫,且仍未有企穩跡象,后市料將維持弱勢。第一,歐洲政局動蕩不安導致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形勢失去信心,美元指數大幅走強不利大宗商品價格運行。第二,USDA公布的5月份供需報告加劇了市場的看空情緒,預測顯示,下年度全球期末庫存上調至1606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庫存消費比也達到67.08%的歷史高位。雖然下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同比減少138.3萬噸,消費量同比增加75.6萬噸,但產大于需146.5萬噸。此外,USDA認為,為彌補因收儲后市場產生的供需缺口,預計中國政府需要釋放部分儲備庫存,中國棉花進口可能受到限制,下年度進口量將會由本年度的468.1萬噸減少到304.8萬噸。未來中國儲備政策將會對國際市場帶來巨大影響。第三,ICE期貨7月合約已經跌破80美分,達到了2010年7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技術形態上也呈現弱勢格局。 內銷出口呈現疲態,棉價依然易跌難漲。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通脹態勢繼續趨于緩和,2012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環比下降0.1%,但其中非食品價格環比仍然上漲0.3%,未來物價上行壓力并未完全消除,對下游消費的抑制作用短期內也難以緩解。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長4.9%,增幅遠低于3月份的8.9%,且進口同比僅增0.3%,國內需求形勢也不容樂觀。 近期,國內紡織行業銷售沒有明顯改善。目前,不少紡織企業傾向于配額增發后采購外棉補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國棉的采購意愿,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近期發布的《中國棉花工業庫存報告》中顯示,當前紡織企業棉花采購積極性有所下降,準備采購原料的企業占比較上月下降5個百分點。綜上所述,眼下總體用棉形勢不佳,棉價易跌難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