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絨棉:炎炎夏日里的“悲涼”
七月,是個生命力旺盛的季節,可長絨棉商們卻道“天涼好個秋”。2014年,一路走來,一路陰霾,前路仍然崎嶇,他們將做何選擇? 虧損—悲涼 圈內人都知道,2013/14年度長絨棉商的虧損“觸目驚心”。山東棉商老李做長絨棉生意虧了1000多萬,幾乎把家底搭了進去。“不光我們虧,凡是做長絨棉貿易的,都虧得很慘。”截至目前,部分長絨棉商已經清空庫存,但都以虧損結局。老李說道:“大公司大虧,小公司小虧,虧個300-500萬平平常常,虧個1000來萬也不稀奇。”還有那些仍有庫存的棉商,基本是“日虧斗金”。不少棉商說,想想利息和各種費用,將來下場可能更慘,不由得內心一陣悲涼。 在過去的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國內棉市走勢總是“出乎意料”。一是沒想到2014年紡企長絨棉消耗會如此之低。2013年新疆長絨棉產量3.5萬噸,加上陳棉庫存也不超6萬噸。如此小的庫存量,市場竟然表現“供大于求”,這是大家沒想到的。二是沒想到國家拋儲底價會下調。4月份,國儲棉競拍底價下調至17250元/噸,直接引領棉化價格“塌方”,長絨棉失去了最后上漲機會。三是長絨棉進口如此“兇猛”。2014年,美國皮馬棉、埃及吉扎86、吉扎88等都較受歡迎,本年度進口大幅增長,沖擊新疆長絨棉。 “不是咱不用心,實在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棉商們如此感嘆。 無奈—不舍 山東、河北棉商表示“無奈”。據了解,7月3日,黃河流域長絨棉主流價格是:地方產137級長絨棉30300元/噸(提貨,帶票),237級29600元/噸,337級29000元/噸一線,236級28200元/噸。“價格穩定了一些,但是根本賣不動。”長絨棉商表示,在大家力挺之下,長絨棉價格算是暫時穩定下來了。但是,這也造成了長絨棉的銷售陷入更被動局面,河北石家莊棉商老張說:“要么不賣,要么就大幅降價,別無選擇。” 長絨棉在中國面臨如此窘境,為何不一走了之,為何既“怨憂”又不舍?一位市場人士說,長絨棉在中國屬稀缺資源,但近年來,國內紡織行業受外紗沖擊越來越大,預計未來2-3年,中國進口紗線將再翻倍,繼續擠壓國內中低端紗支市場。這種情況下,國內紡企采取了兩種方式應對之:一是企業外遷,赴東南亞、新疆甚至美國設廠生長,繼續從降低成本方面作文章;二是產業結構調整。一部分企業減少棉花用量,大量引入非棉纖維,實行差異化競爭;還有一部分企業就是大力發展高支紗生產,因此,預計未來長絨棉需求只增不減。 正是因為期待一個未來,很多長絨棉商不愿放棄這塊“肥肉”。他們雖虧猶存,無奈卻懷抱希望依然堅持。棉市在“崎嶇”之中,是否能繼續前行?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