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因素干擾 鄭棉走強需等節后
新年以來,鄭棉期貨波瀾不驚,主力1505合約圍繞13000元/噸一線徘徊,等待方向指引。雖說本年度美國和中國的棉花種植意向雙雙走低,減產預期增強給棉價提供了較強支撐,不過面對國內下游偏弱的用棉需求,棉價上行還是缺乏足夠的勇氣。隨著春節臨近,紡企開工率持續下滑,純棉購銷呈現疲態,預計節前棉價還將維持盤整走勢,待節后下游補庫需求拉動,鄭棉才有望迎來上漲時機。 全球產量將創7年新低 近5年來,國際棉價持續下跌令全球棉農繼續植棉的意愿跌至冰點。據彭博社調查,本年度美國棉農植棉意愿顯著降低,預計美國棉花種植面積將大幅減少至973萬英畝。而根據中國棉花協會在今年1月對內地12個省和新疆自治區310個縣(市、團)2760戶棉農進行的調查結果來看,準備在本年度減少植棉面積的棉農占59.65%。其中,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棉農因棉花價格低、產量不高、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預計2015年種植意向將分別下降42.21%和41.87%,而新疆棉區種植意向也將減少11.5%,預計全國平均種植意向下降25.4%左右。預計2015年全國植棉面積會從2014年的5902萬畝,再度減少1172.56萬畝,至4729.44萬畝,降幅達19.87%。 除中美兩國在本年度植棉面積和產量會大幅下滑外,印度棉花種植面積也會減少。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的2月產需預測發現,預計2015/2016年度全球植棉面積會下降6%左右,為3160萬公頃。如果按777千克/公頃的近5年全球平均單產來推算,全球棉花產量為2460萬噸,同比減少6%,創2009/2010年度以來最低水平。 供過于求局面有望改善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預計2015/2016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470萬噸,同比增加2%。這將成為近5年來棉花消費量首次超過產量的一年。盡管供需缺口只有10萬噸左右,與中國巨大的棉花庫存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但卻有望在今年結束國內棉市持續攀升的庫存消費比,供過于求局面有望改善。而國內棉市,預計依然會采取先保障新棉銷售,之后才會拋售國儲棉和放開進口棉的政策。因此,在全球棉花減產背景下,國內棉市供應壓力將有所減輕。 下游需求有待節后復蘇 中長期來看,棉市供過于求的格局會逐漸轉向,有利于棉價穩步上揚。但春節以前受下游需求端拖累,棉價還將繼續盤整。據筆者了解,由于長假臨近,國內紡織企業正加快步入春節前的清淡時期,減產幅度繼續加大,整體平均開工率已下滑至50%以下。在終端需求匱乏的背景下,棉紗價格易跌難漲且銷售量繼續萎縮,多數廠商會選擇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關門歇業,因此節前棉市需求料維持疲弱,復蘇還需等待節后旺季到來。 綜合來看,假期因素在短期內會繼續干擾棉市,需求端難以出現明顯好轉,然而年度整體趨好的供需形勢為棉市奠定了向上的基礎。預計中期棉價重心有望上移。春節過后,用棉企業集中補庫,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棉價反彈。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