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棉花公司(CCI)發出正式公示,面向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拋售庫存棉花,將印度棉推向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業內期盼許久的“降低拋儲競賣底價”舉措最終沒有得到響應。以往,印度棉花公司的收購和拍賣似乎很少有人關注,但今年CCI的一舉一動似乎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今年,CCI競賣價格始終高于國內價格。如果說本年度提高最低支持價格(MSP)、以較高價格收儲是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那么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拍賣是否會增加紡織企業的成本?使紡織企業失去競爭力呢?
印度某龍頭紡紗企業認為,印度國內棉農和紡織廠都希望棉花價格穩定,有了穩定的價格才會有穩定的利潤。近幾年,印度棉花產量不斷提高,國內多余的供應借中國大規模收儲之機大量出口,印度棉價格穩穩的,而今年中國收緊棉花進口配額的發放導致印度棉花價格明顯下跌,直接傷害到了國內棉農。為保證棉農的利益、確保棉農在市場不好時獲得較高的價格,CCI需要以較高的價格拋儲來穩定市場。至于業界一直擔心的拋儲成交少導致的賬面損失,印度政府4月底就宣布提供一筆額外的經費,CCI拋儲預期產生的所有損失全部由印度政府買單,為CCI后期的順利銷售掃清了障礙。
在CCI向國際市場發出競賣邀約之前,印度紡織部和許多國家(如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土耳其等)的高級專員公署和大使館都進行了接觸,試圖在國家層面為庫存棉花尋找出口的機會,直到上周終于宣布面向國際市場拋售庫存棉花。除此之外,印度計劃還把庫存棉花做成棉紗后出口賺回利潤,用“曲線救國”的方式來消化庫存。
從政策的另一端來看,印度棉花價格對印度紡紗廠來說也不合適,因為這會導致紗價下跌,而人工和其他成本卻在增加。CCI拋儲之初,印度60支紗的價格是4.07美元/公斤,而紡紗廠能夠穩定生產的紗價是大約4.47美元/公斤,2014年年初60支紗的價格是4.80美元/公斤。拋儲四個月后的今天,印度60支紗的價格是4.6美元/公斤以上。可見,CCI高價拋儲既保護了棉農,也保護了紡織廠的利益。
印度紡織廠利潤變化
還有一點,前期國際油價偏低導致全球化纖價格下跌,給印度的化纖生產帶來壓力,也給印度棉紗生產面臨很大的壓力。為了減弱油價過低給棉花價格帶來的波動和對國內棉花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CCI以較高的價格拋儲也是必要之舉。
從以上情況來看,CCI高價拋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棉花和化纖等原料價格大幅波動給棉紡織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穩定印度棉紡織廠的生產和紡紗利潤,使印度紡紗生產從容應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從而在人工和能源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有效地保持印度紡織廠的競爭力。為了保護國內棉花產業,印度政府可謂不遺余力。拋開其政策實施的效果和市場反應不談,毋庸置疑的是,印度政府種種舉措的初衷都是為了使CCI能夠正常運作,都是為了保證棉花政策執行的效能。
或許,這對中國棉花政策、期待中的拋儲政策有一定借鑒意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