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孚贏利逾9%顯龍頭優勢
近期,各上市公司去年的業績陸續公布于世,有的慘淡,有的竊喜。作為我國A股市場唯一一家色紡紗上市公司,華孚色紡的成績單如何? 4月20日,公司召開2011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并通過了《2011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2011年度財務決算報告》、《關于2011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等12項議案,股東們對公司穩健增長的經營業績表示了一致認可。日前,公司董事長孫偉挺更出面向記者作了詳盡陳述。 贏利模式決定可持續發展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去年經營業績。 孫偉挺:我們不久前發布了201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保持了平穩增長,實現營業總收入51.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4%。 記者:您如何評價這份業績? 孫偉挺:我們認為這個業績表現是符合預期的。2011年是大家公認比較艱難的一年,國內外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特別是棉價的劇烈波動給整個紡織行業造成了強力沖擊。紡織行業的經營之路頗為坎坷,但華孚色紡依然依靠品牌優勢實現了較好的贏利增長,這是很不容易的。比照同樣以紗線經營為主營業務的其他紡織龍頭企業,2011年凈利潤普遍出現了大幅下跌,有些跌幅達到80%,甚至逾90%。 記者:公司能實現這樣的贏利,有何獨門秘籍? 孫偉挺:公司這幾年能夠保持穩定增長,我覺得是與我們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贏利模式密不可分的。 品牌建設是華孚色紡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顯著標志。我們深諳品牌對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將顯著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所以我們不是將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經營,而是一直走品牌路線。 在堅守品牌建設的大原則下,憑借對色紡行業以及資本市場敏銳的洞察力,華孚色紡通過并購優質企業著力拓展自身的產業陣地,同時有效地降低擴張成本,實現產業西移,一面延伸產業鏈,一面拓展企業贏利空間。憑借產能規模優勢,在行業景氣度好轉的市場環境下,公司業績將呈現爆發性增長。 拐點時期不具有可比性 記者:對比去年的業績增長,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將表現如何?請您預測一下。 孫偉挺:相對于2011年逾9%的業績增長,華孚色紡對于2012年一季度的業績預測略顯黯淡。我覺得,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數據的前后落差恰恰是近年來紡織行業景氣度波動的反映。 2010年,隨著金融危機的平息,紡織行業再度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同時,受極端天氣影響,全球棉花大幅減產,棉花供需缺口拉大,棉價節節攀升,2010年12月份的棉花市場均價達28000元/噸。2011年1季度再現輝煌,棉價一路飆升到32000元/噸,順價銷售的棉紡行業從這一輪暴漲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然而,短短幾天的時間,紡織行業的運行環境驟然改變。一方面,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在高棉價的刺激下大幅增加,供需狀況的變化使棉價從2011年3月份32000元/噸的頂峰暴跌至年底19000元/噸的低谷,紗線銷售均價也隨之出現大幅下跌。另一方面,紡織行業陷入下游訂單不足的困境,海外需求在歐債危機的陰影下持續低迷,內銷市場也因通脹高企受到抑制。 換言之,2011年一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恰恰是紡織行業景氣度上升和下降的拐點時期,情況較為特殊,因此并不具有可比性。 記者:對于今年的行業形勢,您是如何判斷的?2012年是否將黯然度過? 孫偉挺:今年二季度紡織行業有望迎來景氣回升,但是未來行業運行仍存在壓力,出口增速下滑、經營成本攀升等一系列難題仍將困擾紡織行業,但也擁有不少有利因素。首先,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著力推進行業由“大”變“強”,強調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實施產業鏈上下游的兼并重組。其次在升級轉型的大背景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使紡織企業的分化更為明顯,已經具備先進技術優勢、形成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將占據有利地位,從行業轉型中汲取新的能量。此外,歐債危機逐步緩和,海外需求復蘇跡象顯現,而國內多部委力推消費促進政策,拉動下游服裝家紡的終端消費,進而為紡織行業打開增長空間。在政策推動和需求回暖的雙重利好刺激下,紡織行業景氣度將逐季回升。在這些積極因素的帶領下,華孚色紡的品牌優勢、產品優勢、產能優勢將持續地產生效益。 記者:華孚這些年的發展是行業有目共睹的,借力資本市場,對公司的發展有哪些推動作用? 孫偉挺:2009年公司實現上市,2010年順利完成非公開定向增發,成功募集資金10億元,其中的6.2億元被投向新疆五家渠12萬錠色紡紗項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資本市場融資平臺的成功搭建為華孚色紡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有效加快了公司規模化的發展步伐。另外,借力資本市場,華孚色紡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力度。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合作創新,廣泛開展流行色彩、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實現了從色彩到染色、紡紗的全過程開發創新,持續引領行業時尚。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