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紡織集團挖掘優勢增強轉型信心
天津紡織有著113年的歷史,在紡織制造業上至今仍有很大的優勢。這些優勢,為天津紡織制造業的轉型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五高五賣”(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檔次、高品位、高效益;賣腦力、賣技術、賣信息、賣網絡、賣服務),避開與紡織中低檔產品的過剩競爭奠定了基礎。 天津紡織擁有技術雄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紡織工程研究院,并以其為依托,構建了完整產業鏈全流程產品的研發體系,建立了研發試驗基地、哥馬克阻燃實驗室、國家紡織器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商業聯合會輕紡商(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 資產優勢。雖然天津紡織歷史包袱沉重,但156戶困難企業退出后,還有大量的剩余資產,為天津紡織轉型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天津紡織集團除了高新紡織工業園的133萬平方米土地外,在市內及郊縣還有320萬平方米土地。還擁有一些適合經營的建筑物,如中環線內有建筑物49萬平方米;外環線內有建筑物98萬平方米;外環線外有建筑物59萬平方米。這些資產為天津紡織發展房地產、賓館餐飲、商貿零售、文化創意、倉儲物流、樓宇經濟等多業態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成為天津紡織轉型發展的潛力。 集團領導班子以推進天津紡織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揚長避短,確立了“三、四、二、一”轉型發展的戰略格局: “三”指紡織制造業板塊,即紡織制造業板塊以園區企業為主,行業生產小區為輔。以高、新、精、專、特產品為龍頭,以品牌產品為依托,以贏利為目標,以產業鏈、產品鏈銜接為標志。紡織制造業規模總量達到全系統主營業務收入的30%左右。“四”指進出口貿易板塊,即進出口貿易板塊發揮“兩大四小”進出口公司經營能力,穩步擴大天津紡織的進出口規模,使進出口貿易總量達到全系統主營業務收入的40%左右。“二”指內貿物流板塊,以商貿物流公司、品牌公司為主體做好棉花、羊毛、化纖、紗布、煤炭、礦石、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經營;做好品牌產品營銷,提高倉儲規模、品類和服務配送水平,使內貿物流總量達到全系統主營業務收入的20%左右。“一”指多業態板塊,即多業態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天津新燕莎奧特萊斯國際品牌城、賓館酒店、房地產、樓宇經濟、科技檢測等為主體,規模總量逐步達到全系統主營業務收入的10%左右。 集團明確調整的重點是優化結構。通過調整重組、資源整合,優化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市場對接能力和業務盈利能力,使天津紡織制造業向科技紡織、綠色紡織、品牌紡織、時尚紡織和做精、做專、做強、做穩邁進;使天津紡織產業向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抗風險能力強,可持續發展邁進。規范的重點是規范領導的用權行為。規范對外投資行為,規范資金使用審批行為,規范資產處置、房屋租賃行為,規范重大事項審批行為,規范退出企業收支兩條線行為,規范經營者收入考核兌現行為等,切實維護好國家、企業和員工利益。 天津紡織以資產運作促轉型發展。對困難企業退出后的剩余資產的利用進行全面分析。組織有關人員,對市內外各個地方閑置的土地、辦公樓、廠房、倉庫等,進行認真全面地分析。根據所處的地段、周邊環境、利用的最大價值、最佳用途、最佳收益,分別制定出盤活的最佳方案。在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樓宇經濟上邁出了第一步,已有三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進入運行。 以資金運作促轉型發展。從注重產品經營到注重資金、資本運作是集團領導觀念上的更新。面對嚴酷的經濟形勢,在解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上,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搭建境外融資平臺,利用集團在香港組建的貿易公司,發展與境外金融機構的業務關系,可大大降低融資成本。二是發行企業債券,目前已通過審批,首期4.5億元正在發行中。三是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充分利用國家對小額貸款公司給予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經營借貸業務,目前已經進入運營。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