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邁數碼:獨特優勢 成就紡織發展
采訪嘉賓:黑邁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忻國華 無論是大型的國有企業,還是小規模的私營公司,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這些不同的模式指引著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甚至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更沒有評判這些模式好與壞的統一標準,在市場經濟這片汪洋大海中,只要符合企業發展的模式便是好模式。在第十二屆亞洲紡織會議籌備前期,記者有幸采訪到黑邁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CEO忻國華,他的經營模式——“有點不同”!
減少中間環節的浪費,實現終端服裝DIY 我國服裝行業存在著這樣一個怪圈:消費者總是抱怨商場的衣服價格越來越高,而紡織生產企業卻聲稱自己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中間利潤大部分被品牌占據,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消費者的“被高價”和企業的無奈? 從紡織原材料到成品,經過了紡紗、織造、染色、后整理、設計、裁剪、加工等多道加工工序,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環節不是在同一個工廠完成,要通過運輸來連接這些工序,就會產生不可避免的運輸費用,諸如魯泰集團、廣東溢達紡織、雅戈爾集團為了保障原材料的質量和降低市場棉花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紛紛在新疆建立自有棉花基地,棉花運輸到紡紗廠、再到布廠、印染廠、服裝加工廠,中間環節產生的運輸費用、庫存等問題就增加了產品的成本,導致終端服裝產品價格上漲,但是這個利潤并沒有落到前端生產廠家,而是被中間環節消耗。 “既然紡織產業鏈中絕大部分的利潤被服裝品牌占有,而我們有沒辦法直接跨到服裝這個環節,那為什么不能超過服裝行業,將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這就是馬云的理念,也正是這樣一個理念啟發了我們現在的應經模式——消費者DIY”,忻國華說。互聯網集合所有企業提供的資源,通過“端管云”的模式,實現消費者和生產企業的直接連通,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企業已經生產并投入市場的既有產品,而是要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設計師,自己提供創意,選擇材料,來滿足每個人的不同需求。 忻國華提出,未來的服裝發展模式應該是‘人造物’,而不是現在的‘物找人’。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講,我們不具備‘人造物’的條件,普遍的消費者還是在接受市場上已經設計好的服裝,極個別消費者才會選擇價格高昂的服裝定制,同時定制也被列為了“奢侈品”的行列,但是如果技術支持成熟,互聯網集合所有的資源條件,企業提供高度柔性化生產,那么定制將不再是一件有錢人才能做得事情,只要將創意與理念上傳,在網上就有多個企業可以生產終端產品,消費者只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企業即可,實現真正的DIY,這種模式既可以省去設計師的成本,降低商家因為庫存和店鋪而產生的無形加到消費者的費用,避免由中間環節所產生的浪費而導致成本上升,這就是黑邁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在打造的平臺,并且已經在十字繡產品得以成熟體現。
技術有獨特優勢,服務要提升附加值 數碼印花是近幾年新興起的一種印花技術,到目前為止,技術發展已經相對成熟,采用這種技術的企業也比較多,但是,忻國華認為,人們對數碼印花的認識存在誤區。數碼印花不是簡單的采用數碼打印機將圖案打印到紡織面料上,而是要實現在服裝裁片上的精準印刷,通過在預先設置電腦程序,設計好圖案及顏色之后,只需要開動機器,就可以完成一幅精美細致的圖案,這個圖案不會因為服裝裁片需要接縫而發生錯位,只需要按照最簡單的拼接順序將服裝組合起來就能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花型.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一個企業能夠取勝,除了有先進的技術之外,提供產品的附加值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優勢。在采訪忻國華的時候,他談到,三年前,黑邁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其他紡織數碼機械公司一樣,都是在賣機器,但是,當大家的模式相同時,自己的優勢很難得以體現,企業很難進步,新的方法和模式需要產生來突破瓶頸,黑邁公司避開所有競爭對手都具備的優勢,摒棄單一模式,選擇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幫助企業找商路,將市場與服務連為一體,從行業的染整、服裝到客戶,形成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在采訪結束時,忻國華告訴記者,在第十二屆亞洲紡織會議上,他將在把自己特有的技術運用在會議現場的服務人員服裝上,體現民族特點,穿越時代,并且應用3D打印技術來生產部分服裝飾品,讓我們敬請期待。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