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紡織業“走出去”調查:越美集團從產品出口到產業集群出口
無阻。
“如果沒有在尼日利亞開設工廠,我們的產品進入尼日利亞是非法的,3天2頭要被海關查封,這道政治風險通過工廠規避。”徐志明說,“現在我們的產品還銷往香港、歐美等地,就算沒有金融危機,紡織品配額、反傾銷、反補貼等各種非關稅壁壘的風險也一直存在,通過辦廠國際貿易壁壘也成功規避。” 除政治風險和貿易壁壘風險,境外辦廠還幫助徐志明成功規避人民幣匯率不斷提升給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甚至還依靠匯率調節,每年為企業創收。由于有境外企業,越美通過境外公司獲得美元貸款,同時國內企業通過遠期結匯等金融工具,合理調節匯率。每年越美通過匯率調節能夠增加收入2000多萬元。 創建境外工業園區則讓中國企業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優惠。一方面,進入紡織園區的企業可以享受到我國商務部“紡織企業走出去專項資金”支持,在尼日利亞可以享受尼日利亞自由貿易區政策、作為保稅區企業,不受征納稅、關稅、外匯等法律法規約束,外資設立與撤銷變更自由,進出口暢通自由,不受配額限制,出口產品還享受高額退稅獎勵。 浙江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境外工業園區,產業鏈整體轉移還有利于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改變國內紡織業低小散狀況,緩解國內資源環境壓力。非洲國家生產水平普遍較低,一些在國內面臨淘汰設備仍然有利用價值,通過作價投資國內紡織閑置設備和產能出口尼日利亞,一方面充分利資源產生效益,一方面也為產業“騰籠換鳥”贏得空間。浙江在全國較早出臺了加快“走出去”的指導性文件,率先設立對發展中國家投資貿易的專項資金。 境外投資仍存困境 據了解,目前越美在境外有6家貿易機構,在非洲設立2家工廠,最近在尼日利亞國家級保稅區又建立我國首個境外紡織工業園區,其生產的提花布、印花布銷往非洲、美洲等市場,2008年銷售收入達到21億元。2009年自營出口目標是增長30%以上。在非洲的工廠要擴大產能,其設在湖北省的棉紡基地還計劃擴招員工1000人。 不過中國企業要實現規?;木惩馔顿Y甚至產業集群出口,還面臨許多條件的制約。以非洲為例,越美遇到1個現實問題就是企業人員辦理簽證非常難,時間長。如果企業遇到緊急的事情,只能通過多種渠道,高價獲得簽證,才能夠“走出去”。 浙江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境外投資項目還面臨建材采購難題。由于國外物資材料奇缺,價格高,因此到國外建設加工廠,所需材料幾乎都要在國內采購。這不僅造成投資成本提高,而且經常遇到由于遺忘某種材料的發運,工程不得不停工待料,以致遭受損失。 此外由于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投資環境不熟悉。“走出去”的企業,普遍缺乏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投資環境的了解。因此無論是貿易型窗口還是加工企業,都需要對投資國的法律和政策加深了解,這樣才能夠在陌生的環境下減少投資失誤。 另外外派的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語言不通、風俗不懂、道路不熟的情況。因此最初開展工作常常比較困難。人身和財產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前幾年越美經常遭遇投資國政府官員以各種借口,限制管理人員的自由或沒收財物等,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