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強勢反彈,今年首月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依然有些微弱,相關企業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訂單雖有回升但大多是“雞肋”:價格比較低,跟不上不斷上漲的成本。
昨天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55.7億美元,同比增長2.3%,與去年12月出口167.8億美元環比下降7%。鞋、箱包、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增幅也不大,分別為增長1.4%、4.5%和增長5.9%。同期,中國外貿出口1094.75億美元,增長21.0%,其中機電出口增長27.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2.7%。
出口增幅遠遠地被甩在機電等產品的后面,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反映是成本壓力等原因造成的。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去年出口36.2億美元,下滑9%,該企業副總經理王勇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出口正在逐漸恢復中,但不大穩定,而且訂單價格比較低,跟不上不斷上漲的成本,有些訂單只好放棄,按目前情況很難判斷出今年的走勢。
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貿易管理部主任茅霞華稱,該企業1月出口沒有增加,反而比去年同期下滑2%~3%,情況不大樂觀。由于工人緊缺,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原材料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按目前的訂單價格,假如在匯率核算等方面一不留神就會虧損,但依然有些企業冒險以低價爭奪訂單。
不僅是紡織服裝業正面臨著成本的壓力,玩具等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要面臨著同樣問題。“客戶增多了些,但基本上都是挑最便宜的產品下單,甚至有些出價低到根本做不來。且不少客戶很長一段時間沒進貨,在陸續補充庫存。”廣東輕出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欣認為,出口并沒有明顯好轉。
鑒于種種不利于中國出口的因素,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認為,不僅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沒有明顯好轉,連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等產品出口都要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今年1月中國出口只是統計數據上的輝煌,去年1月出口下滑幅度超過20%,當時機電等產品出現大幅下降,而剛性需求的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跌幅度則相對小些。剛出爐的數據,與這些情況有一定關系。且去年春節就在1月,除去放假7天的因素,紡織服裝等產品還可能是負增長。”周世儉稱,“目前匯率一定要穩定,要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壓力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