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非洲被時尚業界視為新的沃土,超過8.2億的人口數量體現出的消費體量使其很難被忽視。據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統計,該地區是繼拉丁美洲之后在2012年全球服裝市場增長最快的區域。以南非為例,2012年該國服裝市場規模達185億美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11.2%,人均服裝消費額達362美元。對大多數品牌來說非洲是1個值得開發的市場,對奢侈時尚品牌來說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分區域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近年來增長勢頭較為穩固,得到眾多國外品牌的青睞。南非是很典型的例子,該國2012年人均服裝銷售額為362美元,是埃及的10倍。這樣的價格承受力使南非成為全球知名品牌進入非洲市場的首選,2012年,Gap、ZARA、和Topshop相繼在這里開設了連鎖店。H&M的開店計劃也將在2014年得以落實。
尼日利亞也逐漸成為吸引時尚品牌的熱點區域,Woolworths、Hawes&Curtis及MrPrice等零售商利用該國解除進口紡織品禁令的利好,引進更為多元化的紡織服裝產品,零售方式也更為現代和正規化。
與此同時,尼日利亞作為全球香檳銷售增長最快的市場,出人意料的成為對奢侈品牌頗具吸引力的國家,比如ErmenegildoZegna(埃麥尼吉爾多•杰尼亞)和HugoBoss。這些品牌希望迎合該國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引進專賣店進行銷售。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另一吸引力在于其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目前,服裝零售商集中在北美和西歐,而這兩個市場也是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的重點區域。對許多服裝品牌來說,年輕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是核心目標市場,因為他們對時尚產品非常敏感,并且有著較高的消費意愿。在歐美市場上,青少年的喜好深深影響著時尚品牌的流行趨勢。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人口結構特點成為國際品牌開發該市場的重要推動力。
雖增長潛力值得期待,但非洲市場的一些特點卻造就了獨有的復雜性。一方面,盡管中產階級在持續增長,但是貧困現象依然很普遍,當消費者購買時尚產品時,價格仍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重要性高于品牌文化和服裝風格。另一方面,基礎設施薄弱、零售市場不發達和政治的不穩定性增加了開店的復雜性。時尚產品銷售的增長仍然只局限于某些地區,導致某個國家時尚活動過于頻繁。
在北非市場,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政治動蕩帶來的負面影響。埃及的服裝市場曾被寄望于是該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但近期該國由于發生持續的抗議活動,引發的商店關門、進口量下降,工人罷工等問題均影響行業的正常運轉。
不過,在另一北非國家摩洛哥,政府已通過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來改善當地的商業環境和社會條件。2010-2012年國家年均GDP增長4%,通貨膨脹僅為1%。在穩定的經濟指標下,消費者信心逐步攀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