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2012版)——柬埔寨
宏觀經濟 近年來,柬埔寨經濟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為129.4億美元,人均GDP為909美元。據世界經濟論壇《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柬埔寨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7位,比上年上升12位。 2011年,柬埔寨繼續保持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積極融入區域、次區域合作,重點參與區域連通計劃的軟硬設施建設,加大吸引投資特別是私人領域參與國家建設,“四駕馬車”(農業、以紡織和建筑為主導的工業、旅游業和外國直接投資)拉動經濟穩步前行。 引資優勢 柬埔寨實行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經濟活動高度自由化。據美國傳統基金會“2011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柬埔寨居第102位。東盟成員國中,柬埔寨排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之后,地區排名第四。其中,“政府不強制或限制經濟活動”指標,在亞洲41個國家中排名第18。 美、歐、日等28個國家給予柬埔寨普惠制待遇(GSP);對于自柬進口紡織服裝產品,美國給予較寬松的配額和減免征收進口關稅,歐盟不設限,加拿大給予免征進口關稅等優惠。 2005年12月,《關于特別經濟區設立和管理的148號次法令》頒布,特別經濟區體制在柬埔寨開始施行。迄今,柬埔寨政府以次法令形式正式批準14個經濟特區,另外還有8個特區獲得柬埔寨經濟特區局證書。其中,西哈努克省經濟特區數量最多,包括中國江蘇紅豆集團與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合資建立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目前該經濟特區已吸引服裝、摩托車等類入區企業7家。 產業與需求 紡織制衣業既是柬埔寨工業的支柱,又是柬埔寨提供就業、消減貧困、保持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2011年,柬埔寨充分利用歐盟機遇的新普惠制(GSP)和美、歐、日等28個國家給予的最惠國(MFN)等優惠政策,以及本國勞工成本低廉的優勢,積極吸引外資投入制衣和制鞋業。2011年,全國有50家制衣廠和制鞋廠開業,其中20多家系從中國遷移至柬埔寨。目前,柬埔寨全國約有550家制衣廠和制鞋廠,創造約45萬個就業崗位。 2011年柬埔寨商品市場需求量中,衣物需求量為6000萬美元。 生產及融資 柬埔寨目前電力供應無法滿足基本電力的需求,依賴從鄰國泰國和越南進口。在大部分城市和農村地區,電力供應質量仍不穩定,無法保證24小時供電。供電價格遠高于國際標準,平均電價約為0.17美元/千瓦時,部分地區甚至超過0.20美元/千瓦時。 柬埔寨水電資源豐富,但由于開發不足,加上配套基礎設施落后,導致水電供應短缺,水、電、氣成本較高。2011年,電價平均為0.18美元/千瓦,自來水平均價格為0.19美元/立方米、煤氣平均價格為1.49美元/千克。柬埔寨實行低工資制,制衣業最低工資標準為月薪61美元,中國在柬埔寨技術勞動和管理人員月薪一般在300~600美元。 柬埔寨商業銀行業務范圍相對較窄,盡管能夠提供海外資本劃撥、信用證開立及外匯服務,但是提供不動產抵押、貸款等服務仍很困難,且借款期較短,利率較高。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