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2012版)——吉爾吉斯斯坦
宏觀經濟 據吉官方統計,吉爾吉斯斯坦2011年GDP總量為59.19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為5.7%,人均GDP為1127美元。在2011年吉爾吉斯斯坦GDP中,農業占GDP的比例為18%、工業占20.7%、建筑業占4.9%,服務業占44.9%。吉爾吉斯斯坦國民經濟以多種所有制為基礎,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生產原材料。近年來,吉爾吉斯斯坦調整經濟改革方針,穩步漸進地向市場經濟轉軌,推行以私有化和非國有化改造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濟保持了低增長態勢,工業生產恢復性增長,物價相對穩定,通膨水平也降至獨立以來最低水平。 引資優勢 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自由度較高,市場準入較寬松、過境運輸優勢明顯。但同時法制建設仍處于完善過程之中,執法不嚴、對外資的傳統偏見、腐敗現象等情況仍對吉爾吉斯斯坦投資環境有較大影響。吉爾吉斯斯坦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是歐亞連接的重要通道,對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鄰國輻射作用明顯,中國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產品,約70%轉口至中亞鄰國。此外,由于吉爾吉斯斯坦是世貿組織成員國,同時又是歐亞共同體成員國,因此產品出口獨聯體、歐洲、西亞國家也有一定便利。 雙邊貿易 自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建交起,雙邊貿易基本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特別是近幾年增速明顯。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吉雙邊貿易額下降43.5%,為52.76億美元。2011年,隨著吉政局趨穩,雙邊貿易額有所恢復,達到49.76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其中中方出口48.79億美元,增長18.2%,進口0.98億美元,增長36.0%。據中國海關統計,近年來,中國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商品主要類別包括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其他紡織制品;成套物品;舊紡織品;鞋靴、護腿和類似品及衣著附件。近年來,中國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商品主要包括銅及其制品;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鋼鐵;礦砂、礦渣及礦灰。 生產及融資 吉爾吉斯斯坦國內工業用水為0.17美元/立方米,工業用電為0.03美元/度。吉爾吉斯斯坦是農業國,約有36%的勞動力務農,加之本國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形成大量的勞動移民。2011年吉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93美元。吉爾吉斯斯坦銀行規模較小,且貸款利率高,因此尚不具備對中國企業的融資條件。外國在吉投資的主要方式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包括實物、不動產、購買企業股票、債券、知識產權、企業贏利和利潤。外國企業可通過全資收購和部分參股等形式對吉爾吉斯斯坦企業實行并購。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