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2012版)——瑞典
宏觀經濟 近年來瑞典經濟穩步、健康發展。2008年和2009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瑞典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負增長。2010年經濟逐步恢復,增長率達5.5%,但全球經濟萎縮影響,2011年GDP增速略緩,為3.9%,當年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 2011年GDP中,出口占GDP的50%,家庭消費與GDP相關度為47.7%,固定資產投資(含住房)占GDP的19.6%。瑞典第一、二、三產業分布占GDP的1.6%、26.5%和71.9%。 2011年,瑞典中央政府實現財政盈余104.7億美元。 2011年瑞典中央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31.98%,2010年為34.56%。 截止到2011年12月底,瑞典擁有外匯儲備余額389億美元。 截止到2011年年底,瑞典中央政府外債余額577億美元。2011年瑞典全年通貨膨脹率為2.96%。 引資優勢 瑞典地理位置優越,技術、專業知識和自然資源豐富,是過去10年歐洲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瑞典向來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瑞典市場經濟發達,政府透明度很高,公共服務規范完善,產業結構優化,創新能力強,資本市場穩健,可持續發展有后勁。 世界經濟論壇《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瑞典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3位。 生產與需求 瑞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技術研發國家之一,在信息通訊、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環保、汽車等領域具有強大研發實力。 在2012年世界500強名單中,瑞典有4家企業上榜。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沃爾沃汽車公司,2011年其營業收入為478.1億美元。 瑞典生命科技產業的生物科技、醫學技術、醫藥、醫療器械、診斷設備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 2012年3月,為實現到2015年瑞典出口翻番的目標,瑞典將啟動“40點計劃(40-pointprogramme)”。40點計劃是指在確立與出口相關的5個核心目標領域共采取40項舉措。其中,明確涉及對華貿易政策有三項,主要包括政府采購、信息技術產品自由貿易和與“金磚四國”的貿易。 產業與貿易 瑞典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1950年5月建交)。在中國各個經濟發展階段,中國與瑞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貿易合作關系,如瑞典企業率先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組建合資企業、獨資企業和研發中心等。近年來,中瑞雙邊貿易、技術合作和雙向投資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雙邊貿易額為13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其中,中國對瑞典出口65.7億美元,同比增長15%,中國從瑞典進口71.4億美元,同比增長20.8%。 據瑞典方面統計,中國是瑞典第10大出口市場和第9大進口市場。中國對瑞典主要出口服裝、箱包、鞋類、塑料制品、紡織品、焦炭、罐頭、玩具、家居和電信產品;自瑞典主要進口通訊產品、精密機電、建筑及采礦機械、特種鋼材和鐵礦砂等。中國是瑞典目前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據中國商務部數字稱,2011年瑞典在華新增投資項目共計60個,實際投資額達1.75億美元。截止到2011年年底,瑞典在華投資項目達1153個,實際投資額累計23億美元,位列北歐國家之首。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