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應對“用工荒”
2014年春節將近,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已準備打包行李回家。這讓外貿企業,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又開始出現“用工荒”現象。有企業負責人表示,春節前后“用工荒”幾乎成為常態,為留住員工,企業要在激勵機制上多想辦法。 隨著春運火車票開鑼預售,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過節的腳步也加快了。每年春節前后的這段時間,往往是企業用工的“空窗期”。 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快速上漲,盡管很多企業采取系統性舉措應對“用工荒”,但每至年關,用工的問題仍讓不少外貿企業,尤其是加工外貿企業感到煩惱。 用工短缺幾成常態 對于“用工荒”這個話題,大多受訪者都表示已經“習以為常”。 雖然準確數據不好估計,但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李洪濤說,春節后起碼有10%的工人會是加入企業的“新鮮血液”。這家吸塵器制造企業2013年的訂單額增長了10%,今年有望達到6億美元。但企業在為銷量增長開心的同時,也不得不在春節前后為“留住人、招來人”苦下功夫,以保障節后正常開工。 一到年終歲末,服裝、鞋、陶瓷等輕工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困難。尤其是一些外貿制造業企業,春節放假前需要趕訂單,工作量增加但人手不夠,企業只好以提高待遇來吸引年輕人。 “年底時,工人已經對工資普漲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企業能否‘達標’決定著他們的去留。”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文杰告訴記者,近兩年廣東的一些鞋類企業有向江浙地區轉移的趨勢,人力成本確實是一個主要原因。但如今在杭州,制鞋企業招聘普通員工月薪“底價”是2000多元,而服裝加工企業工人的月薪則3000元起,這還要依據工種和企業規模而定。 在畢文杰看來,“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對崗位需求與以往大為不同,不只是薪水高低,上升空間、舒適度、福利都是他們考慮的因素,造成了現在務工周期短、頻繁換工等“短工化”現象漸成常態,加劇了企業的“用工難”。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表示,目前出口市場前景不明朗,訂單仍不穩定,各方面生產成本上漲,讓企業在招工定薪時心里沒底。 留人招人各出各招 有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農民工輸出形式呈現出東部地區農民工以就地就近轉移為主,中、西部地區以外出為主的態勢。 專家認為,在人口老齡化加重的情況下,“用工荒”問題將成為常態,企業應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隨著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深入,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工就近擇業成為可能。建議企業據此因勢利導,充分挖掘周邊剩余勞動力,同時勞動力缺乏的地方政府也可以與勞動力富余省份共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形成對接。 畢文杰所在的浙江土畜由于2013年出口增長形勢好,僅美國訂單就有超過10%的增長,特別是工礦、化工等產業所需的膠鞋,預計今年還會有5%~10%的回升空間,正在考慮加開生產線。企業在用工“涵養”上也有進一步的提升,“薪資待遇、發展空間和職業規劃都將在制度上給予更多的關注”。 萊克直到農歷春節才正式放假,因為工作安排的需要,零部件生產等部門節后還要較別的部門早一兩天開工。為保障人員在崗,萊克不僅幫員工購買火車票,還聯系了客運公司提前訂車,為路程較近的員工提供接送服務,另有抽獎、開門紅包、推薦同鄉就業成功有提成等多種活動鼓勵員工留崗并參與到用工招聘中來。“節后再到招聘會上搶人就有些晚了。我們是內部推薦、分廠調度、中介合作這三種方式同時進行,不在節前做好招工鋪墊,年都過不踏實。”李洪濤說出了不少企業的心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