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終盤點】國際貿易步入競合新態
出口格局新變化 金額增長伴隨份額下降 數據 截至目前的最新數據,今年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額2706.3億美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2484.7億美元,同比增長6.4%;進口221.6億美元,同比下降1.1%,累計順差2263.1億美元,增長7.1%。 1~10月,我國累計對歐盟紡織品服裝出口4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5.8%,其中,紡織品增長11.3%,服裝增長17.1%。我國對美國累計出口376.5億美元,增長8.3%。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增長7.1%和8.5%。對歐盟和美國的服裝出口平均單價均提升4.2%。 來自歐盟海關統計,今年1~9月,歐盟自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044.9億美元,增長10.6%。紡織品累計進口245.6億美元,增長11.2%,服裝進口799.3億美元,增長10.5%。歐盟自中國累計進口紡織服裝產品391.8億美元,增長8.6%,低于平均增速。自東盟進口紡織服裝92.5億美元,增長15.1%。中國紡織品服裝在歐盟市場份額為37.5%,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東盟市場份額為8.9%,較去年同期擴大了0.3個百分點。同期據美國海關統計,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336.5億美元,增長1.4%。自東盟進口170.6億美元,增長4.5%。中國產品在美市場份額為38%,比2013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1~9月,日本紡織品服裝累計進口301.5億美元,下降4.1%,其中自中國進口202.2億美元,下降9.3%,而同期自東盟進口54.9億美元,增長14.1%。中國產品在日本市場所占份額降至67.1%,較2013年同期下降近4個百分點。東盟在日份額則比2013年同期擴大了近3個百分點。 觀點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的回暖,使我國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表現整體良好:對美穩步增長,對歐盟則連續5個月增幅保持在20%以上,這成為拉動我國出口整體增長最強勁的動力。然而,市場雖然出現了復蘇,但難掩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有所下降的事實:我國在美市場份額下降0.6個百分點,在歐盟下降0.7個百分點,在日本則下降約4個百分點,國際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的格局變化引人關注。 日本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三大市場之一,中國的產品在日本多年來一直穩定保持著70%的市場份額。今年日本經濟的持續衰退,使我國對日出口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負增長,在日本市場的份額比重降至66%,在市場喪失的份額基本被來自東盟的增長所替代。究其根本,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不是中日政治關系緊張帶來的經濟趨冷,而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產業轉移的結果。一方面,受成本因素制約,一些低端產品的國際訂單轉向東盟,我國企業在此類產品的訂單量已大幅削減;另一方面,日本加大與東盟國家的合作,縮減在華生產規模的同時轉向更低廉的成本洼地,加大對越南等東盟國家的投資合作,將一些產品在當地生產后再返銷日本,從而直接拉動了東盟對日的出口。 伴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我國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式也必將繼續轉變,總量和增速總體逐步放緩、注重向質量效益型提升必將成為常態。 新戰略孕育新機遇 “一帶一路”打通東西走廊 事件 為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著眼于拓展我國同歐亞大陸方向國家各領域互利合作,是新形勢下中國推進對外合作的總體構想。它的出發點是希望實現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一年來,已經有沿線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參與,并愿同各自的發展戰略相互對接。 觀點 古代中國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都與紡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今,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將將大大延伸中國區域發展的版圖,為產業承接與轉移提供新的機遇,為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投資與貿易合作,乃至整體的轉型升機帶來新的商機。 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吉爾吉斯斯坦為例,當地具有相對低廉的勞動生產力,其紡織服裝產業所需原料和縫紉設備依賴進口,在相關專業人才培訓方面也存在較強的需求,這些都為我國紡織行業的投資與技術、產品的輸出帶來空間。當地市場對高端紡織品服裝的需求,地域與文化的相近,服飾文化與習慣的認同,使一些新疆的服裝企業十分看好這一市場的潛力。塔吉克斯坦的棉花產業在國家經濟中舉足輕重,90%的棉花用于出口。為了提高棉花產品的精加工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該國政府正在努力提高和完善棉紡產能。我國具有成熟的清梳聯棉紡成套加工設備,完全可以滿足當地對棉紡設備的需求,在幫助該國完善棉紡產業鏈的同時,也為紡機設備出口找到新興市場。站在行業的角度看,新絲路經濟帶雖然是國家層面的宏觀戰略經濟構想,但是從我們所處的紡織行業視角來看,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該區域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開發。 全球紡織新角色 中國人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事件 10月18日,為期3天的2014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TMF)中國年會落下帷幕。今年,正值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成立110周年,本次年會上,經國際紡聯管理委員會審議決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正式接替約書亞·戈麥斯,出任新一屆國際紡聯主席。這是中國紡織界人士首次在國際紡聯中擔任主席。他表示,中國紡織工業將一如既往,為進一步推動世界紡織產業合作共贏,發揮更加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共同的機遇,共同的責任”,近400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和國內的紡織業人士深入探討了世界紡織產業新一輪調整與發展的熱點和趨勢。會議倡導,秉承融合共進的精神,共同分享新的發展機遇、擔當新的歷史責任,促進全球紡織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會上,王天凱關于“共同的機遇,共同的責任——中國紡織工業的現實與未來”的主旨發言引起了全場共鳴。王天凱從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步入深度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各國間加強融合共進是全球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中紡聯將努力在國際紡聯中更好發揮作用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展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紡織大國的作用發揮和責任擔當。 觀點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的多元化格局更為突出,經濟重心總體向新興經濟體逐步轉移,發達經濟體自去年以來也呈現較好的復蘇勢頭。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同步呈現多元發展特征,發達市場的長期穩定性和新興市場的快速成長性,為各國開拓多元市場,優化貿易結構提供有利條件。新的國際市場格局,將促使全球紡織產業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在產業鏈配套、物流系統、零售渠道、市場信息等方面加深融合互動,積極打通全球市場,特別是通過新興市場擴大貿易往來。 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東南亞、南亞等國家依托要素成本及資源優勢,加速承接紡織制造領域產業轉移,在國際分工布局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區域性自由貿易關系快速發展,發達國家給予區域自貿伙伴的市場準入優惠,對紡織產業的投資流向產生重要影響,促進國際分工布局呈現調整新趨向。因此,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要素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全球產業分工,是我國紡織業發展所面臨的緊迫任務。 區域貿易新空間 自貿區協定談判提速 事件 今年7月1日起,《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開始生效。《協定》規定瑞士對中國99.7%的出口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中國將對瑞士84.2%的產品最終實施零關稅。如果加上部分降稅的產品,瑞士參與降稅的產品比例是99.99%,中國是96.5%。工業品方面,瑞士對我國降稅較大的產品有紡織品、服裝、鞋帽、汽車零部件和金屬制品等,這些都是我國主要的出口產品。據瑞士海關統計,2013年,瑞士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醫療設備。其中,紡織品及原料進口額為17.3億美元,增長7.7%,占瑞士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4.0%。 1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和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貿協定談判”。2015年,中國和澳大利亞將簽署《中澳自貿區協定》,未來Ⅵ年,澳大利亞給予中國的部分貨物進口零關稅,兩國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澳大利亞乳制品、牛肉、海鮮、羊毛等制品和煤、銅、鎳等礦產將以低價格銷售到中國,同時,中國的機電產品、工業制成品等也以零關稅銷售到澳大利亞。 觀點 提到瑞士制造的消費品,人們頭腦中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名貴的鐘表和小巧實用的瑞士軍刀。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消費者將驚喜地發現,昂貴的瑞士手表、軍刀等商品在國內的售價會有所下降,這些變化都源自中瑞自貿協定的簽署。瑞士精密機械、紡織機械、精細化工等產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瑞自貿協定的實施將有利于紡織企業以更優惠的價格從瑞士進口先進設備及技術,推動國內相關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在我國對澳大利亞的主要出口產品大類中,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榜上有名。2013年,女式西服套裝、便服套裝、上衣、連衣裙、裙子、裙褲、長褲、護胸背帶工裝褲、馬褲及短褲等產品位居我國對澳出口額最大的十類產品。而在主要進口商品中,羊毛、動物細毛和馬海毛紗線及棉花也在其中。自貿區的實施和啟動會對雙邊的紡織服裝產業帶來最直接的利好:一方面擴大我國對澳服裝制成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以美麗諾羊毛為代表的澳大利亞優質的紡織原材料,為行業的高端產品提供保障,提高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市場推廣新啟發 “羊毛運動”攜手中國銀聯 事件 今年7月4日,國際羊毛局首席戰略及全球營銷總監RobLangtry與中國銀聯助理總裁胡瑩共同在上海宣布,“羊毛運動”2014年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正式啟動。 “羊毛運動”在英國查爾斯王子倡導下于2010年正式啟動,在德國、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相繼展開,致力于宣傳推廣羊毛纖維的天然、可生物降解以及可再生等特性,并加大其在時尚、室內設計和建筑等行業的應用。“羊毛運動”登陸中國以來,已開展了多種形式多樣的活動,2012年在上海舉辦的“摩登羊毛藝術展”、2013年的“羊毛學校——中國大學生時裝周慶功派對”活動,都是全球“羊毛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國際羊毛局以“從牧場到秀場”為主題,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此舉目的是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羊毛產品,并選擇優質、環保、可再生的羊毛制品。消費者只需通過銀聯卡增值服務產品“銀聯錢包”下載相關品牌電子優惠券,即可在全國各門店進行優惠購物體驗。 觀點 “羊毛運動”開展幾年來,一直是全球紡織纖維領域最吸引眼球的推廣項目之一。在國際一線城市的推廣活動中,一只名叫“Fred”的小綿羊作為美麗諾羊毛的形象代言者,大搖大擺地漫步于鬧市區的黃金地段,吸引了老老少少的路人觀看,不得不承認Woolmark品牌的市場運作手段令人嘆服。以往幾年,國際羊毛局在“羊毛運動”的全球年度推廣活動中,都選擇了精品零售店及高端服飾品牌作為合作伙伴,重點以推出國內外各知名品牌以美麗諾羊毛為材質的梭織、針織成衣設計作品來吸引消費者,而今年選擇與中國銀聯的合作,也是順應了零售市場變化的消費趨勢,通過尋求線上線下的最佳結合點,從而達到促進羊毛精品產品的市場零售目的。中國銀聯通過“銀聯錢包”平臺,與各方共同探索服裝零售業的O2O模式,打開了國內云端服裝市場。在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同時,也為持卡人帶來更加優惠、便捷的消費體驗,用另一種方式來吸引消費者對羊毛產品的認知和喜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