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調整策略主打功能性紡織品
近幾年來,臺灣化纖業的變革正是全球化纖產業變革的縮影。尤其在化纖新纖維領域的探索和開發,臺灣化纖業在全球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臺灣人造纖維制造工業同業公會總干事沈西洪曾經介紹臺灣化纖行業現狀時說到:“亞洲是全球聚酯最主要產區,其中中國大陸和印尼、臺灣地區的聚酯產量在全球聚酯產量中名列前3位。” 臺灣人造纖維制造工業從以量取勝的策略,調整到以新纖維開發為主和快速反應的紡織品生產上。策略調整為臺灣功能性紡織品開發與應用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臺灣至今在全球化纖領域的地位保持在前3位,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產業關聯性強。但是,臺灣的產業優勢不僅僅是工業體系完整,而是從原料到終端,對每一個領域的發展,既看重當前效益,更考慮未來發展的遠景。 從2001年的結構轉型到現在,為了確保臺灣化纖產業的生存與發展,臺灣已經確立了以高科技功能性纖維為研發主軸的發展戰略。化纖的特色就是能在原料的基礎上通過變化或添加功能,改變它的屬性。經過幾年同業人士的共同努力,目前臺灣的功能性纖維的百分比已經超過了80%,常規性的產品基本不生產了。正是因為臺灣化纖業及時進入轉型調整,在全球經濟的起伏變動中,始終保持著競爭優勢。在競爭的時代,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只有不斷開發新纖維才能永葆青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