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13版——朝鮮
國家風險參考評級:8(8/9) 國家風險展望:穩定 朝鮮現有人口2504萬人,主要民族是朝鮮族,官方語言是朝鮮語,多數朝鮮人為無神論者,少數信奉佛教、天道教和基督教。根據2012年主要經濟貿易數據,朝鮮名義GDP為282.0美元,實際經濟增長率為1.1%,人均GDP為510美元,通貨膨脹率為14.2%。朝鮮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仍大體沿襲金正日時代的政策。當前,朝鮮周邊如中、俄、日、韓也是新政府伊始,各國內外政策尚處在調試和重塑之中。這些因素給半島局勢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經貿風險 盡管朝鮮政府重視經濟發展,提倡建設“強盛大國”,但由于與美、韓處于敵對狀態,經濟發展的中心在于重工業,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薄弱。同時,由于不斷啟動核試驗,朝鮮一直遭受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劣,經濟貿易風險較大。2012年6月提出確立“朝鮮式新經濟管理體制”。但在面臨國際社會眼里的經濟制裁,國內結構性經濟困境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朝鮮經濟形勢雖有好轉的跡象,但整體上仍然舉步維艱。來自IMF的數據顯示,2012年朝鮮67.3%的商品出口目的地是中國,76.2%的進口也來自中國。 商業環境 朝鮮基礎設施落后,主要表現短缺、交通和通訊系統落后等。在朝鮮,企業生產電力缺乏情況相當普遍,生產進度無法保障,是制約朝鮮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交通方面,朝鮮公路路況較差,而鐵路又受制于電力供應常常無法正常運行,港口裝載和運送能力也明顯不足,經常影響貨物的輸入與輸出。目前,朝鮮公路總長約7.75萬公里,鐵路總長8800多公里,擁有1個國際機場和7個主要港口。此外,朝鮮國內和國際電話網絡隔離,國內場所國際電話少,在朝鮮境內的商人和境外聯系非常不便。 總體風險評估 總體看,朝鮮身處東北亞政治漩渦中心,是大國利益交匯之處,韓國和美國的敵對狀態以及朝鮮核問題的長期化都容易導致朝鮮半島局勢不穩,未來不排除局部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政治風險相對較高。朝鮮實施先軍時代經濟建設路線,經濟發展中心在于重工業,輕工業發展明顯滯后,國內日用品嚴重短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直接影響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能源難、原材料難、外匯難導致朝鮮缺少發展經濟的基礎條件。朝鮮實施的封閉計劃經濟體制對其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構成了障礙。為解決國內經濟發展困境,朝鮮政府積極進行了局部改革開放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政局不穩,生產資料短缺,電力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外商投資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導致投資環境較差,引進外資效果不明顯。 根據對當前總體形勢的分析和評估,朝鮮國家風險參考評級為8(8/9)級,國家風險水平顯著,國家風險展望穩定。 (發布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