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市服裝企業進口設備或將迎來利好
中韓自貿區日前草簽協議,超過90%產品將以零關稅貿易
中韓自貿協定在2月底完成了全部文本的草簽,超過90%產品將以零關稅貿易,國內掀起了搶灘這個涉國別最大自貿區機遇的熱潮。昨日,省紡織服裝協會副會長陳耀華認為,對東莞的紡織服裝等輕工業產品是一大利好,莞企要多考慮韓國在設計、研發、貿易等方面的機遇。
零關稅增加產品競爭力
國家商務部網站2月25日發布消息,中韓兩國已經完成了中韓自貿協定全部文本的草簽,并對協定內容進行確認。范圍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17個領域,包括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議題。
中韓自貿區談判在2012年5月啟動,據稱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國內各個產業的高度關注。
作為深諳東莞服裝行業和出口的資深人士,陳耀華也在關注著這個經濟新動向。他說,東莞紡織服裝的重要出口市場主要在歐美,出口韓國也有一定的規模,常平、大朗都有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到韓國,零關稅將會增強原有產品的競爭力。
可對接韓國紡織機電設備
有公開報道稱,韓國最大海外投資目的國就是中國,對華出口占全部出口的26%,而韓國又是中國第三大國別出口市場。以2013年為例,中國出口韓國紡織品和服裝金額同比增加16.6%,服裝出口額達到了39.5億美元。而中國的機電產品、金屬制品和農產品被寄予厚望。
“韓國貿易商以前常帶著板來增城、東莞找廠加工生產,后來才逐漸轉到山東去了。”東莞紡織服裝協會秘書長白云告訴記者,現在出口韓國的服裝企業以山東、江浙一帶為主,東莞紡織服裝還是以歐美為主要出口市場。他認為,韓國紡織服裝等輕工業比較發達,零關稅只是一種利好,出口還是要從產品本身打造競爭優勢。
不過,陳耀華更看重中韓自貿區啟動后,東莞的紡織服裝、電子等產業的另一個機遇,“韓國在服裝等產業的設計、研發等方面有優勢,它的紡織面料做得很好,我們今后可多考慮引進他們的設備。”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