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伊藤忠與雅戈爾達成全面合作。2009年,伊藤忠收購杉杉集團25%股權。2011年,伊藤忠入股山東如意科技集團。2015年,伊藤忠聯合中信證券認購波司登13.03億股新股份。
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簡稱伊藤忠)對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斷顯現。
4月底,伊藤忠與中信證券聯手收購按每股1.19港元認購波司登13.03億股新股,總認購金額為15.50億港元。此前,伊藤忠剛剛于年初聯手正大集團斥資約644億元人民幣入股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在入股中信股份之后,伊藤忠方面表示,未來其將在金融、房地產設施、資源能源、制造業等6個方面與中信展開合作。
時隔3個月,伊藤忠和中信第一次聯手對中資企業的投資合作便已完成。
入股波司登背后
對于伊藤忠本次入股波司登,中國時尚產業及品牌管理專家、優他國際品牌投資集團總裁楊大筠表示,這應該是伊藤忠旗下的投資公司所做的一次商業投資項目。
“伊藤忠是一個很大的日本商社,其下的經營業務包羅萬象,他有自己的金融公司和銀行,經常會尋找有增長潛力的項目和公司去投資。”楊大筠告訴記者,就目前波司登的股價來看,正處于低位,未來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和增長空間,所以很值得入股投資。
與此同時,在金融投資價值之外,伊藤忠與波司登品牌較強的業務關聯性,也注定會讓本次合作物超所值。
“伊藤忠擁有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在亞洲區的代理權,與有實力的國內服裝巨頭的合作,也有利于打開旗下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渠道。”楊大筠告訴記者,在伊藤忠入股波司登之后,得以進入波司登的董事會,因此,在未來波司登進行國際品牌代理及多品牌合作方面,伊藤忠旗下品牌肯定享有優先的合作權。作為中國羽絨服的龍頭品牌,其完善的營銷網絡,對伊藤忠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從雙方當前合作的時間節點來看,本次攜手對雙方有著很大的利好作用。
雖然波司登旗下的羽絨服產品在中國市場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但羽絨服銷售有自身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季節銷售性強、原材料價格波動明顯、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都影響著羽絨類產品近年來的市場銷售。因此,波司登一直力推四季化的服裝策略,希望跳出羽絨單一產品的局限性。
據悉,為了推進產品的四季化,波司登不僅推出了自有男裝品牌,同時也收購了杰西女裝、摩高、叮當貓等品牌。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如果波司登能同握有15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伊藤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對其實現多品牌發展和四季化服裝戰略有著很大的幫助。
伊藤忠同樣需要波司登。
“這幾年的中日關系比較緊張,外部的大環境并不適合伊藤忠直接對中國進行投資。”對此,在產業經濟學家白益民看來,選擇熟悉中國市場、擁有豐富渠道資源的中國服裝巨頭進行合作,對伊藤忠推廣旗下品牌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合作策略。
入股波司登顯然只是伊藤忠對大中華區進行戰略布局的一小步,其對中國市場還有著更大的圖謀。
占據產業鏈的盈利制高點
早在入股波司登之前,伊藤忠早已開始在紡織服裝行業尋找合作伙伴。
早在2000年之初,伊藤忠同雅戈爾簽署過全面戰略合作協議;2009年,伊藤忠與杉杉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持有杉杉集團28%的股份;2011年,伊藤忠以2億美元收購山東如意集團30%的股權。
“伊藤忠在中國一般會選擇有實力的紡織服裝企業進行合作,在進行股權投資之后,雙方也會在產業、資源共享等方面展開合作。”楊大筠告訴記者。
這一投資策略也符合一直以來日本商社的投資理念。白益民曾在日本知名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任職,他對日本商社的投資模式非常熟悉。他表示,日本商社在中國選擇合作伙伴時,一般會看中兩點:一是該企業的實力、規模及成長潛力;二是該企業的背景和所掌握的資源。
舒朗集團董事長吳健民也證實了白益民的這一說法。“伊藤忠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都是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雙方之間的合作一般也都從上游的面料供給延伸到下游的品牌合作。”吳健民告訴記者,舒朗跟伊藤忠之間也在洽談物流方面的合作,但在此之前,舒朗很早就已從伊藤忠進口高端面料。
“伊藤忠同本土服裝企業合作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于其全球產業鏈的構建,將中國企業變成其全球產業鏈條中一個環節。”白益民說道。
而這也是日本商社一貫采用的運作手法。《三井帝國在行動》一書曾對日本商社的運作模式有過詳細的描述——把產業鏈組織起來,形成順暢的利益鏈條,并不斷加固強化這種聯系,是日本財團在經營當中始終貫穿的基本思想。
以伊藤忠為代表的日本商社需要借力這種資源來幫助其產品和服務順利進軍中國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日本大商社對產業鏈條上的各環節都非常熟悉,他們只會控制利益最大的環節,即上游的原料供給和下游的商業渠道,對于利潤微薄的代工環節,一般都是由中國企業去完成。”白益民說道。
記者在對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關聯企業的查詢中發現,截至2014年12月,伊藤忠在中國的36家關聯企業中,有11家為服裝及商貿公司。在這些企業中,從事貿易及物流業務的共有6家,從事纖維面料業務的有4家,服裝品牌公司為1家,即杉杉集團。就在伊藤忠入股波司登后不久,其宣布在中國做跨境電商的消息也于幾天后發布。
對此,與這些目標明確的日本商社進行合作,到底是能為本土服裝企業帶來獨特的轉型思路,還是會在與日方共享商貿渠道資源之后,淪為伊藤忠全球產業鏈布局中的廉價工具?
邊緣化風險
在伊藤忠不斷擴大的紡織服裝合作企業中,不少企業除了希望獲得資金上支持外,還希望能學習到日本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及共享其豐富的國際品牌資源來推進企業發展,但這些目的是否真能如愿?
上世紀80年代,四通集團也希望通過與三井物產的合作,來擴大并鞏固其在中國打印機市場的優勢地位。但遺憾的是,在獲取四通優勢的渠道資源及社會關系網之后,四通便被三井物產所拋棄。
“伊藤忠在同中國服裝企業合作之后,該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并不是伊藤忠最關心的內容,他更關注的是這次合作否能有效帶動其全產業鏈產品的利用率。”白益民告訴記者,伊藤忠旗下有伊藤忠纖維,合作之后的中國服裝企業會優先使用伊藤忠的纖維面料。同時,伊藤忠也能充分接觸到中國企業的商業渠道資源,這才是日本商社最為關心的東西。
對于這樣的合作,中國企業準備好了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