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棉紡織技術》期刊社、中國紡織科技信息網主辦的“太行紡機杯”2011’中國紗線質量暨新產品開發技術論壇于2011年5月18日~20日在石家莊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得到了行業領導、專家學者、與會代表、各紡織媒體及各協辦單位的大力支持,圓滿完成了會議各項議程,達到了會議預期目標和效果,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應邀出席了本次大會致辭并作大會專題發言。石家莊市工信廳副廳長徐振川、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傅恩福應邀出席本次大會并致辭,石家莊市紡織工程學會會長王紹元、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石家莊市常山集團董事長湯彰明也應邀出席了本次大會。我國紡織界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石家莊常山恒新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建昌、山東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工倪友博、江蘇悅達紡織集團副總經理戴俊、山東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德志、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研究所副所長范琥躍、焦作市海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工左丹、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太行紡機公司總經理徐小敏應邀到會并作了專題技術報告。會議組織與會代表參觀了我國知名紡機制造企業——河北太行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國內優秀紡織生產企業——石家莊常山恒新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現場。
本屆論壇自籌備以來,得到了紡織行業各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有來自全國各省市紡織生產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紡機器材企業等各單位的共360余名代表參加技術論壇。國內許多大型重點紡織企業總工或企業領導帶隊或派代表參加了會議,充分體現了業界對中國紗線質量暨新產品開發技術論壇的高度重視。本次會議共征集論文和技術交流資料140篇,內容涉及紗線新產品開發、紡紗工藝技術創新、質量檢測與控制、設備改造及關鍵紡紗器材應用、生產管理創新及節能降耗等方面。本屆論壇緊緊圍繞“產品創新、優質高效、節能用工、企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廣泛交流,深入探討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下,紡織企業加強新原料應用,加強工藝創新和技術升級,應用節能、高速、高效紡紗新設備和新技術,不斷提升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新策略。論壇對目前行業內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交流,學術氛圍濃厚,就有關問題達成以下共識。
1.關注棉紡原料問題,積極推廣應用新型纖維材料
中國是紡織纖維中許多品種的全球第一生產大國,也是全球紡織纖維加工應用的第一大國。許多紡織纖維還依賴進口,同時,生產再生化學纖維的許多原料及生產合成纖維用的石油化工原料也大量依賴進口。原料的生產和來源還受到全球人口暴增,石油、天然氣資源枯竭限制,氣候、環境變化的制約和沖擊。傳統棉紡織原料同樣受到供應緊張、品質下降、成本上升等多重制約,對于棉紡業來講原料緊缺問題必須早做謀劃。中國紡織產業正面臨新的轉型升級期,產品將面向高端、最高端服裝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紡織產業應拓寬視野、向“首”、“尾”延伸,既關注最終產品的設計、生產、市場和服務化,又關注原料的育種、生產、供應;拓寬視野,根據最終產品高性能、新功能的需求,采用差別化、高性能、新功能纖維原料,服裝與家用紡織品生產應考慮導汗、透濕、抑菌、抗菌、防臭、防紫外線、防靜電、阻燃、防電磁輻射等新功能。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考慮高強度、高模量、低模量、耐高溫、耐低溫、絕緣、導電、導磁、吸音、減震等高性能纖維。各種天然纖維、超仿棉纖維、差別化纖維、新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包括蠶絲、各種化纖長絲等各種紡織原料均將進入棉紡織系統。在棉紡織行業積極推廣新型纖維,符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纖維及綠色生態纖維,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也是提升紗線功能性、時尚性和附加值的重要保證。
2.加強紗線產品的創新開發
各種纖維本身具有各自的性能優點和缺點,因此基于纖維的一些性能互補及終端產品多方面用途的需要,采用多種纖維混紡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中國紡織結構調整和產業的升級具有深遠的意義。充分利用天然纖維及新型差別化纖維,根據紡紗新技術的發展,采用賽絡紡紗、賽絡菲爾紡紗、平行紡紗、嵌入式復合紡紗等新技術,在開發短纖維混紡紗同時,充分利用長絲纖維伴紡、混紡、包纏紡等開發生產短纖與長絲多組分復合混紡紗線。如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目前在毛紡之外的應用也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通過變化各組分的花色、原料品種、各組分喂入量、喂入張力以及組分的位置等因素,實現多品種、多組分、多花色紗線的紡制,為多組分纖維原料混紡開發打下良好基礎,為多風格的產品研發提供多維的創新空間。
應用新型差別化纖維開發生產多組分混紡紗線,是改善紡織面料性能和風格、提高品質、提升產品檔次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開發生產多組分混紡紗線時,呈現出纖維應用種類多、品種翻改任務重、嚴禁纖維互相混入、加濕工作需細化、與紡純棉品種相比配臺多、用工多、用電高、回花使用困難造成用棉量增多、單產水平需提高、專件器材配置管理難度大等特點。針對這些問題,紡織企業在加強生產管理的同時,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和解決。
3.提高紡紗工藝技術,加強質量檢測和監控,提升紗線品質
現代紡紗設備性能及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紡制高質量的紗線提供了保證,其中工藝技術是核心之一。加強清梳聯、高產梳棉機、高效能精梳機、高速并條機、粗細聯、細絡聯等現代棉紡生產線及高效紡紗設備工藝技術的研究,優化紡紗工藝配置,是確保高效高質生產、提升紗線品質的重要途徑。針對原料特征、各工序紡紗設備性能,加強工藝試驗,做好現代紡紗設備工藝的系統優化和配置,確保成紗的質量穩定與高品質。此外,利用先進完善的檢測設備,加強原料、紡紗半制品及成品的質量檢測和監控,是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手段。如用好HVI大容量纖維測試儀實現科學配棉,運用AFIS建立半制品過程質量內控機制,利用條干儀、強力儀提高質量監控力度,應用異纖檢測、并條機在線檢測和清紗器在線檢測技術提高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同時加強在線檢測技術和專家系統的應用,把離線、在線、專家系統等檢測手段綜合運用到質量管理體系中,實現運用離線檢測控制紡紗水平和控制波動,運用在線技術減少質量弱環,運用專家系統進行質量監控的紡紗質量控制新方法。通過綜合發揮現代檢測設備的功能和作用,加強離線、在線檢測與專家系統技術相結合,從而實現紗線質量的全面提升。
4.加快技術升級改造,實現優質高效低耗生產,減少企業用工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在紡織生產中的廣泛應用、紡紗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職工勞動條件和環境改善的要求以及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棉紡生產由傳統技術向高效現代化生產技術發展已成為必然。高效現代化棉紡生產線具有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優質、高產、高效、節能、操作簡便等特征。具體體現在系統中的各單機具有高智能、高自動化與高效能;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及精梳自動運輸裝置等連續化生產技術廣泛應用;具有在線檢測與自動控制功能;棉紡生產及質量實現集中或遠程監控和管理;機械結構向零部件、裝置和功能等的模塊化設計,并采用精良的制造工藝等。
紡織企業要持續發展,應加快技術升級改造,通過采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實現優質高效低耗生產,降低萬錠用工,提高單位產品利潤率。廣泛使用高效精梳機、多電機傳動電腦粗紗機、自動絡筒機等高效單機,采用集體落紗細紗長車或在現有細紗短機的基礎上加裝集體落紗裝置;選擇使用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類連續化的設備或裝置;加快在線監控設備的應用;應用企業信息化系統。紡織企業在日常的設備管理和改造中應重視技術革新,選用新型專件器材和新型節能技術,加強精細化管理,減少器材消耗,減少能源消耗,做好節能降耗工作。
多年來,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緊緊圍繞棉紡織行業的技術現狀和生產需要,堅持服務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兼顧指導性和系統性,為行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應有的導向作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和內容,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關心我國棉紡織行業發展的一切企業、各界人士和紡織同仁,繼續關心和支持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將每年一屆的中國紗線質量與新產品開發技術論壇辦好,將這一溝通信息和學習交流技術的平臺搭建好,我們會不斷提高和改善各項工作,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紗線質量技術論壇成為深受行業歡迎、紡織技術人員樂于參與的技術交流盛會,共同為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次大會在緊張、有序、熱烈的氣氛中高效完成了各項議程,會議即將降下帷幕。有關會議的專題報道、技術討論、答疑等內容我們將在中國紡織科技信息網上發布。中國紡織科技信息網是行業內專業的技術性門戶網站,網站聚集了業內各專業領域的專家,為大家提供在線技術咨詢和答疑,網站還聚集了全國各地的紡織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論壇相互進行技術交流和學習。同時,網站正在舉辦系列專題性技術交流答疑活動,歡迎大家訪問網站,積極參與,通過網絡與業界專家和同仁進行在線交流、探討,共同提高。
本次大會圓滿結束,在此,衷心感謝大家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讓我們相約2012年中國紗線質量與新產品開發論壇,明年再見!
祝各位代表返途順利,身體健康,事業有成!
謝謝大家!
2011’中國紗線質量暨新產品開發技術論壇
2011年5月20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