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中國出口增長率跌幅比全球低就是成功
《21世紀》: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主要受挫的是發達國家,中國在經濟合作方面是否可以有些調整變化?比如一些出口商把中東和非洲作為新的出口地,取得了突破。 李向陽:這種改變是必要的,但是中國今年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依靠開辟新興市場解決不了中國出口的根本問題,只是有助于緩解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消費需求下降的壓力。 在危機階段,擴大對中東和非洲的出口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發達國家需求在大幅萎縮。但在中長期內,這些新興市場的有效需求不可能大幅提高,尤其是非洲,在收入水平真正改變之前,消費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上升。 《21世紀》:今年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超過日本,有人提出中國可以走出去,比如實施中國版本的“馬歇爾計劃”,你對此怎么看? 李向陽:即使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也沒有能力實施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一方面,中國跟當初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完全不可比。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軟實力,在時間上并不是完全對等的,美國超過英國很多年后才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的真正領導者。中國即使超過日本后,離美國還有很大的距離,想改變目前全球的經濟格局,乃至影響全球經濟規則的制定,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跟美國不同。中國經濟是依靠外部市場的出口導向模式。要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和規則制定者,需要有能力向其他國家提供足夠大的出口市場,換句話說,只有貿易逆差國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