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擴消費促流通和發展對外經貿”發布會上,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的回答已經透露出明確信號:今年外貿發展將向“穩出口”傾斜。
對于擴大消費的領域,他則重點提到久治難克的流通領域改革,以及新興的網絡購物立法。
有趣的是,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6日通過1項關稅法案,旨在授權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此前一天,相似的法案已經在美國參議院獲得通過,似乎也預示著今年的出口形勢或將遭遇更多波瀾。
詳解“穩出口”政策
很顯然,國際市場的不利因素已經納入宏觀經濟政策的考量,今年的工作重點仍然將力保出口。
陳德銘詳細解釋了,日前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保持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穩定出口退稅政策”的表述。
“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出口退稅要保持基本穩定,即便有微調,也是鼓勵性的政策多于限制性的政策。另外也要使我們的出口退稅加快進度,我們的人民幣匯率已經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也要使它在增加彈性的同時,基本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加工貿易占了我們百分之四十幾的貿易量,我們也要使加工貿易的政策保持基本穩定。”陳德銘說,“總體來講,我們要減少外貿企業的稅費負擔,加大對它們的金融支持力度。”
他所提到的“出口退稅”、“人民幣匯率”以及“加工貿易政策”都是老外貿人最為關注的重點內容,也是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風向標。
這也意味著,“穩出口”已經有了明確的政策導向。
在以“調結構”為主的時期,“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減少的呼聲較高;而以承接外資制造環節,加工以后供應海外市場的“加工貿易”政策中的退稅,也曾遭到部分學者質疑其不如反映本土企業競爭力的一般貿易。
而人民幣匯率,更是出口企業希望能夠穩定預期,并增強出口優勢的政策關鍵點。
從數據上看,中國的出口確實到了非力保不可的時期。陳德銘說:“從去年8月份開始,我們的對外出口就出現了增幅逐月回落,去年8月份我們還增長27%多一點,去年12月,我們的外貿增長只有12%左右。”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企業的提價因素,出口同比增速還要更低。
從陳德銘的回答來看,對于今年出口預期也并不樂觀:“我們自己初步的預測,1、2月份一起算,進出口可以增長7%左右,出口大概也能維持在7%,進口可能會更高一些。”
中國1月份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下降0.5%;進口1226.6億美元,下降15.3%。進出口雙雙進入負增長區間,被評論為金融危機以來單月表現最差的月份。
這也意味著,2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速將雙雙達到15%以上。
但是,陳德銘判斷,全年的形勢卻依然不樂觀。
“所以總體來看,我們今年還是呈小幅的增長,而且有可能下半年形勢好一點,增長的情況還會好一點。”陳德銘預測,“所以我們估計,今年的外貿實現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要增長10%左右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也是要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的。”
美法案不符國際規則
顯然,今年進入大選年的美國將給中國貿易帶來的波瀾也是記者們關注的重點。
對于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近期一系列或將不利于中方的法案及舉動,陳德銘的回答還是一如既往地不客氣。
他認為指責過于寬泛,希望對方舉出具體的案例加以解決。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也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世貿組織也判美國商務部是輸的。所以我希望,指責人家不守規則、搞補貼的國家、部門、執法機構,自己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他回應說。
“就在這兩天,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修正法案,規定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同時又規定這個可以追溯到2006年,但是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法律不允許追溯以往的。而且,今后要舉證,避免反傾銷反補貼稅重復征收,不是由申請方,而要由應訴方,也就是中國的企業來做。”他說,“像這樣的國會規定,這樣的美國商務部的行為,我看不僅是不符合國際規則,也不符合美國自己的法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