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綜合信息>正文
在過去的一整年,關于人民幣是否會被納入SDR貨幣籃子,是否應該被納入以及何時被納入的討論從未間斷。最終,人民幣以10.92%的權重成功“入籃”。
輿論稱這是一場“事先牽手的愛情”,IMF的反應積極且央行的準備充分,“牽手”順理成章。
轉盯一籃子貨幣“入籃”決議塵埃落定之后,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減。上周五,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盤創逾三個月新低,一度下跌0.24%至6.4124元,離岸人民幣也大跌,跌幅超過200點。
與此同時,中間價卻高開。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851,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31個基點,調升幅度為0.2%,創11月以來最大幅度。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3982,收報6.3972。此次中間價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偏離121個基點,為“8·11”匯改以來所罕見。
交易員稱,在策略上,央行選擇讓中間價高開在6.3851,相當于給市場釋放一個信號,即中間價或將跟隨一籃子貨幣的走勢。周四,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后,歐元/美元不跌反漲,最高觸及1.0689水平。
正如法國巴黎銀行的判斷,加入SDR貨幣籃子后,保持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穩定的壓力應會減輕,而當務之急在于如何管理匯率制度。
原因在于,如果繼續盯住美元,強勢美元可能促使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升值,使得中國的出口和通縮情況雪上加霜。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中(截至上周三),人民幣兌全球17種主要貨幣僅兌美元貶值2.73%,兌其他貨幣均大幅走強,其中對歐元升值16.46%,對日元升值31.44%,對巴西雷亞爾升值43.15%。對此,大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人民幣匯率需要和貿易結構更密切掛鉤,并逐漸與美元脫鉤。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占全部進出口總值的14.3%,而對歐盟國家的貿易占14.4%,略高于美國,對東南亞國家占比位列第三。此外,截至10月,出口已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進口則連續下降12個月,為2009年來最長紀錄。“要貶值就要對一籃子貨幣都貶值,以避免實際有效匯率的大幅升值,對出口形成負面壓力,這個才是主動的貶值策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
在他看來,人民幣加入SDR后,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是兩地匯差縮窄等技術問題,而是要實現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穩定,這樣無論是央行干預的壓力,抑或資本外流的壓力都會減輕。
盡管央行并未公布一籃子貨幣的具體組成,但據業界估算,美元占比或高達九成。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參照的一籃子貨幣中,90%以上都是美元,這樣的匯率機制必須改革。
債市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加入SDR之后,市場化的改革和機制完善的過程要不斷向前推進,最終的目標是要穩步地實現人民幣匯率的清潔浮動。”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中國人民銀行舉行的人民幣加入SDR有關情況吹風會上表示。也就意味著,借加入SDR的契機,市場將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平安證券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將在大體走勢平穩的情況下更具彈性和靈活性,人民幣匯率較大幅度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人民幣納入SDR 匯率大幅雙向波動將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