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綜合信息>正文
“主要看氣質”,是最近網絡上十分流行的語言。觀察一個經濟體的運行態勢,同樣不能只看規模和總量的“外表”,而應跳出總量看質量,跳出指標看趨勢。
在中國發布2015年經濟運行成績單以后,不少人用“創新低”來描述中國經濟增速,把增速放緩看做是“天大的事”。這些觀點都是只看到了中國經濟增速的“表”,而未觀察到經濟增速放緩背后,經濟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的“里”。
當前,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觀察中國經濟,不僅僅要了解總量變化及其趨勢,更要了解其結構變化,看其“氣質”。一方面,結構變化可以更好地體現經濟運行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通過結構變化也可以更好地解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剖析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矛盾的原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經濟成績單的“好氣質”,一是體現在中國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內需驅動尤其是消費需求的驅動。2015年6.9%的增速是在進出口總值罕見下降7%的背景下實現的,表明內需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據測算,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上年大幅提高15.4個百分點。消費增長貢獻的提升,為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提供了很大的騰挪空間。
二是體現在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占GDP比重首次達到50.5%,這是繼2012年第三產業比重歷史上首次超越第二產業之后連續提高。在第三產業內部,以金融、IT服務、科技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長相對更快,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三是體現在經濟結構在優化中的分化日益明顯。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四季度工業企業景氣指數為112.2,其中醫藥、食品、煙草等與消費相關行業景氣指數高達130以上。這表明與消費相關的行業,與產業結構升級相關的行業均保持著較快增長的景氣狀態。
中國經濟正處于動力轉換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逐漸從過去的靠低廉的資源環境和勞動成本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強。在此情況下,只要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在合理區間,即使增速有高有低,發展有起有伏,也是正常現象。
看中國經濟的表現,必須跳出總量看質量,跳出指標看趨勢。而從發展思路上看,必須確立以提升發展質量為導向的目標,以質量指標來倒推增長速度,不斷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發展質量的提升。畢竟,評價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主要還是看“氣質”。中國經濟成績單 主要看“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