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綜合信息>正文
沙特阿拉伯當地時間3日晚(北京時間4日凌晨)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引發國際原油市場震動,隔夜亞太、歐洲市場也出現普跌。
中東地區兩大重要產油國關系緊張的消息傳出后,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跳漲約3%,升破每桶38美元關口,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上漲超2%。
日經225指數收盤跌3.1%,報18450.98點。韓國首爾綜指收盤跌2.2%,報1918.76點。臺灣加權指數收盤下跌2.68%,報8114.26點;澳洲股市標普ASX 200指數收盤下跌0.48%,報5270.50點。日本市場的亞太MSCI指數4日下跌2.5%,跌幅創下去年8月24日以來最大。
彭博社援引IG集團市場策略師安格斯·尼科爾森的話稱:“沙特伊朗沖突升級將成為2016年第一周‘暴躁’的開端,地區緊張局勢使得國際油價不確定性增加。”
“日本證券”首席市場策略師說道,沙特和伊朗的緊張局勢利好油價,但因地緣風險增加的負面影響將沖擊整個金融市場。
受避險情緒增加影響,抗風險貨幣瑞士法郎4日兌美元上漲0.8%,黃金也上漲0.8%,盤中達到每盎司1069美元。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在3日晚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安全采取保護措施,反而為沖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朱拜爾還指責伊朗長期以來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支持和培訓恐怖分子,以達到破壞這些國家安全的目的。他表示,沙特將采取一切手段回擊伊朗的威脅。
沙特內政部2日宣布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據報道,被處決者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姆爾。2日晚,伊朗示威者沖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打砸使館門窗并縱火焚燒使館部分樓體。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譴責伊朗抗議者焚燒沙特大使館的行為,表示伊朗當局將保障外國使領館安全。
對于中東局勢走向,國際社會予以密切關注,并勸導雙方冷靜。“德國之聲”報道稱,沙特執行死刑人數之多經常受到國際人權組織批評。鑒于沙特是重要的產油大國,沙特的重要盟友美國一直回避對其實施制裁,不過即使如此,美國也對沙特頗有微詞。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爾比2日發表聲明說,“我們尤其感到憂慮的是,在急需避免教派間關系緊張的當下,尼姆爾之死只會增加該地區的宗教教派沖突。”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說,沙特處決什葉派宗教領袖,引發了歐盟對言論自由、尊重公民權利及起碼的政治權利的嚴重關切。
專家認為,地緣政治因素可能促使油價出現短期階段性反彈,但全年來看,國際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總體形勢沒有改變,歐佩克產能政策不變,筑底反彈尚需時日。
其中作為世界最大產油國的沙特石油政策仍不選擇減產,將令油價長期承壓。該國2015年石油收入銳減,2015年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980億美元,今年財政赤字估計仍將高達870億美元。雖然沙特在油價高企時期積攢了巨額外匯儲備,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如果不改變現行經濟政策,沙特將在5年內宣告破產。
對于沙特而言,當前形勢不可謂不嚴峻。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以往油價暴跌時,沙特往往趨向減產,通過降低供應量來拉高油價,但這次卻選擇維持生產水平,放任國際石油價格持續走低。
對此,不少分析師認為,沙特實際上希望借助低油價,通過價格優勢保衛自己的石油出口市場,打壓以頁巖油為代表的非傳統型原油開發和生產,最終把這些原油的大部分從市場中擠出去。根據媒體報道,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在每桶10美元以下,而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平均每桶50美元至80美元。此外,出于同樣的考慮,生產低成本原油的阿聯酋和科威特等國也與沙特步調一致,沒有減少石油產量。
2015年國際原油市場慘淡,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下跌了30%和35%。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全球經濟處于低谷期,歐洲經濟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原油需求增長乏力。沙特與伊朗斷交沖擊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