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對原料、產品“兩頭在外”的紡織產業形成較大的影響,倒逼行業結構加速調整。在這場“拉鋸戰”中,企業的生存策略與行業格局的演變路徑逐漸清晰。
“2025年1-2月我國紡織行業出口額同比下降4.5%,顯示短期內外需壓力顯著。其中美國市場占中國紡織品出口的20%,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仍是主要出口目的地。當前關稅風波影響已開始顯現,出口美國的貿易商基本停擺,對工廠來說損失更大。”長江期貨棉紡產業中心總經理洪潤霞說。
一家新疆涉棉企業負責人坦言,在關稅政策影響下,4月以后需求存在走弱預期,目前皮棉、紗線價格一路走低,企業避險情緒升溫。當前企業盡量維持低庫存,采取以規避風險為主的套期保值策略。
面對短期壓力,涉棉企業可以采取多元化策略。洪潤霞表示,對出口型企業來講,一方面,對專門出口美國的企業,可以積極向歐盟、東盟、中亞等國家尋找客戶。另一方面,可以轉向內銷,尋求相關政策支持,如參與京東推出的2000億元支持“轉內銷”計劃。
此外上述新疆涉棉企業采取以借助期貨及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對沖為主的策略。“長期來說,企業扎根新疆,還是以發揮地域特色農產品的優勢為主,未來計劃以拓展產業鏈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和保持競爭力的手段。”上述新疆涉棉企業負責人表示。
洪潤霞認為,若中美貿易摩擦長期僵持,對中國紡織行業將產生多維度影響,既有短期挑戰,又將推動長期轉型。
“關稅風波短期加劇了中國紡織行業的出口壓力和競爭分化,但也推動市場多元化、技術升級和全球化布局。未來行業將呈‘強者恒強’格局,龍頭企業通過海外產能和品牌化戰略鞏固優勢,而政策支持與內需市場將成為重要緩沖。長期看,中國紡織業仍將憑借完整產業鏈和創新能力保持全球競爭力,但需持續應對貿易摩擦和成本上升的挑戰。”洪潤霞說。
其中短期沖擊在于出口成本上升與訂單縮減。據洪潤霞介紹,一方面,部分中小企業因利潤率較低,難以承擔額外成本,可能被迫退出市場。大型企業通過議價權或與品牌方分攤成本,對沖關稅壓力。另一方面,關稅推高終端價格,可能抑制美國消費者需求。若美國通脹加劇或經濟衰退,訂單縮減風險將進一步擴大。
“具體看,相關企業面臨產能轉移加速。為規避關稅,中國紡織廠可能會進一步加快在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的產能布局,利用當地的低勞動力成本、優惠政策及與美國的貿易協定等優勢,將生產環節轉移至這些地區,再出口到美國。此外紡織廠將更加注重供應鏈的多元化,除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還會尋求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合作,降低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以應對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紡織廠還會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口眾多,消費潛力大,且與中國在貿易政策、產業結構上互補性強,將成為中國紡織業新的增長引擎。”上述新疆涉棉企業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據洪潤霞介紹,浙江省通過RCEP政策紅利(如原產地證書)、融資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如杭州海關2025年1季度簽發RCEP證書2.1萬份,貨值51.5億元,助力企業享受關稅減免。與此同時,內需市場補充作用增強。2024年限額以上服裝零售額同比增長3.3%,國內消費溫和復蘇,部分抵消出口下滑壓力。企業通過布局國內經銷網絡實現內外市場平衡。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全球紡織產業鏈的調整,各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國際方面,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憑借低勞動力成本和優惠的貿易政策,在中低端紡織品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在棉花資源和紡織產業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將與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展開激烈競爭。國內方面,一些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關稅壓力和市場競爭而倒閉或被兼并,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型紡織廠憑借資金、技術、品牌等優勢,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并通過產業鏈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