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評述>正文
本周,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分化,國際棉價繼續上漲;國內棉紗價格延續弱勢,外紗價格上漲;滌綸短纖價格再次下跌。
一、國內棉價分化
本周國內新花收購接近尾聲,籽棉質量下滑,企業開始壓低籽棉收購價,拖累皮棉現貨價格持續小幅下跌,鄭棉期貨價格隨ICE期棉走勢上漲。11月27日-12月1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767元/噸,較上周下跌30元/噸,跌幅0.19%。鄭州棉花期貨CF1801合約結算價15194元/噸,較上周上漲254元/噸,漲幅1.72%。代表全國主產棉省(區)白棉3級籽棉折皮棉均價的中國棉花收購價S指數14845元/噸,較上周下跌131元/噸,跌幅0.88%。
二、國際棉價延續上漲
近期美棉出口數據強勁,推動國際棉價繼續上漲。11月27日-12月1日,紐約棉花期貨12月合約結算價72.62美分/磅,較上周上漲1.67美分/磅,漲幅2.36%;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82.81美分/磅,較上周上漲1.26美分/磅,漲幅1.55%,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3917元/噸(1%關稅,海關計征匯率,下同),較上周上漲217元/噸,漲幅1.58%,低于國內市場1850元/噸,內外棉價差較上周縮小247元/噸。印巴棉花蟲害消息持續發酵,引發對棉花產量的擔憂,部分紡織廠恐慌性采購,支撐印巴棉價進一步上漲。(詳見附件1)
三、國內棉紗價格延續弱勢外紗價格上漲
本周國內純棉紗整體需求減弱,價格持續下跌;國際棉價上漲,帶動外紗價格走高;目前國內坯布成交量不如前期,純棉布價格繼續不斷下調;PTA檢修裝置陸續重啟,下游庫存增多,滌綸短纖價格繼續下跌。
四、后市展望
國際棉價上漲空間受限。本周美參院通過30年來最大稅改法案對沖“通俄”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推動美元指數上漲;OPEC牽頭的主要產油國兌現了延長減產協議的安排,支撐原油創下2016年初以來最長月連漲走勢。基本面上,全球棉花產量低于預期,為國際棉花價格形成支撐,推動美棉出口量大幅增加,截至11月23日2018/19年度美國棉花凈出口量簽約量累計達到23萬噸,較上年同期的11.2萬噸增長1倍多,同時2017/18年度皮馬棉裝運量創年度新高。近期印度研究機構稱,當地棉農及時使用殺蟲劑使新棉質量有所改善,且印度主產棉區古吉拉特邦受蟲害影響較小。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的12月份全球產需預測認為,棉花增產形勢不變,目前南半球的棉花播種已經開始,預計下年度巴西、澳大利亞植棉面積繼續擴大,進一步抑制國際棉價的上漲空間。
國內棉價弱勢運行。企業利潤持續增加,制造業穩中有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3%,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14.7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同比減少0.51元;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8%,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基本面上,目前全國棉花采摘交售接近尾聲,籽棉收購價下降,部分在新疆包廠的內地收購企業開始撤回,手中尚有少量籽棉的棉農產生恐慌,開始降價出售,內地棉農的惜售心里也開始減輕,籽棉交售進度加快。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顯示,截至12月1日全國交售率為88.3%,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其中新疆交售率達97.9%。近期隨著國內皮棉、棉籽價格的下跌,及鄭棉期貨價格的反彈,部分棉企開始在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業務,也有部分企業為加快資金周轉,微利銷售。進入12月下游紡企儲備棉庫存將逐漸消化,企業開始詢價新棉,但使用新棉比使用儲備棉成本高500-800元/噸,新棉采購仍以小批量為主,大規模采購啟動仍需時日,短期內國內棉價仍將弱勢運行。
附件1:2017年11月27日-12月1日國內外棉花價格變化表
附件2: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花現貨價格走勢圖
附件3: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走勢對比圖
附件4: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紗價格走勢圖
附件5:2016年度以來國內紗棉價差和滌棉價差走勢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