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年的努力,全縣新建優質蠶桑基地1.5萬畝,農業產值達1.5億元,綜合產值達5億元。”日前,在廣安武勝縣召開的全省蠶桑基地建設現場會上,武勝縣相關負責人如是作經驗交流發言。
近年來,武勝縣深入貫徹中、省關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依托蠶桑產業發展基礎和群眾基礎,強力推進蠶桑產業恢復性、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科學規劃布局明確產業發展方向
“蠶桑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支撐。”武勝縣蠶桑局負責人劉國彥介紹說,該縣聘請專家教授,對當地自然資源、蠶桑產業市場前景進行反復論證后認為,武勝具備發展蠶桑產業的基礎條件。而后,按照“前瞻性優、科學性強、覆蓋面廣”原則,該縣高標準編制現代蠶桑產業發展規劃,在石盤、鼓匠、猛山、雙星、樂善、龍庭6個最適宜發展現代蠶桑產業的鄉鎮,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蠶桑產業基地建設。
同時,為降低業主發展蠶桑產業的市場風險,武勝縣按照“小業主、大園區”發展思路,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核心農戶或業主流轉,鼓勵10至30畝的適度規模經營。按照“村連線、鄉連片”發展模式,在6個重點鄉鎮適宜區域連片推進、規模發展優質蠶桑基地,集中建設多個具有規模效應的蠶桑產業標準化示范園區。
截至目前,武勝縣共建設蠶桑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規模2.5萬畝;建設蠶桑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規模5000畝。
標準化生產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產品有了質量保證,才有市場。”為此,武勝縣嚴把蠶桑產業發展技術關,與四川省農科院蠶研所和西南大學合作,制定涵蓋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對蠶桑產業基地建設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在合理選址方面,行業主管部門和鄉鎮全程參與、實地指導,幫助經營業主科學選址;在建設基地方面,嚴格按標準進行開溝作廂、土地調形,確保產業基地“田成方、土成型、旱能灌、澇能排”。
有了標準化的蠶桑基地,種苗質量也不能馬虎。該縣鎖定苗圃質量較好的江浙一帶,引導經營業主及時訂購經過檢驗檢疫的種苗。同時,依托過去養蠶積累的技術經驗,建立集中育苗基地,按照行業標準規范管理,保證桑苗質量。
種苗栽植過程中,武勝縣按照相關規格拉線定距栽植,精細化管理桑園,全面抓好施肥、中耕、除草以及病蟲害防治,保障桑園建設質量。嚴格按標準建設小蠶共育室、蠶棚、蠶臺等養蠶設施,推廣建設省力化蠶臺、自動上簇技術,節約勞力,提升養蠶效率。
“龍頭”帶動種桑養蠶助農增收
四川安泰繭絲綢公司是廣安及四川省絲綢龍頭企業。在發展蠶桑產業過程中,武勝縣與其簽訂建設現代蠶桑產業園區投資協議,放大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
協議規定,由該公司投資自建1萬畝蠶桑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建設優質蠶桑基地2萬畝,由公司分鄉鎮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指導;著力構建以“農戶+”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機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鼓勵一般農戶發展10至30畝和以家庭農場為主的適度規模經營;依托新型職業農民領辦創辦一定規模的蠶桑家庭農場,帶動周邊農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將規模產業基地按照10至30畝一個單元的標準進行分解,返租倒包到農戶。截至目前,武勝縣已發展蠶桑產業類家庭農場50余家,帶動發展養蠶大戶200余戶,該公司已經成功“返租倒包”養蠶大戶106戶。
武勝縣還鼓勵本地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做精做優高品質絲綢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抓好蠶沙、桑枝綜合開發利用,適度延伸產業鏈條,發展桑枝菌、桑葉茶、果桑等附加產業,促進蠶桑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通過做強產品加工、保障產品銷售,切實提高蠶桑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