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位于莆田市秀嶼區的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這里,占地3600畝的20多套大型生產裝置高聳,千米管道貫穿其中。園區里的永榮科技CPL一體化項目,是一座己內酰胺“超級工廠”。旁邊的福建中錦新材料PA6項目,不僅是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錦綸聚合基地,更是園區從荒灘邁向千億產業集群的“拓荒者”。
作為莆田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區,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從一片“風吹沙石走”的灘涂荒地上起步,到如今鋼架林立、塔器云集。近年來,秀嶼區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賦能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秀嶼區擁有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規上工業企業27家,2024年累計產值332.44億元,同比增長24.1%。
龍頭引領集群成勢
永榮科技與中錦以1.8公里管廊“一線相牽”,構建高效的產業鏈閉環。永榮科技的液態己內酰胺通過全天候管道直輸中錦儲罐,經聚合、切粒等6至7道精密工序,轉化為潔白的PA6切片(俗稱“中錦粒”)。這一無縫銜接模式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走進中錦,兩棟大樓構成的4條生產線間,叉車穿梭,將一袋袋打包好的錦綸切片產品碼上木托盤。“我們的產品不僅供應下游兄弟企業,還與安踏、九牧王、蕉下、無印良品等品牌建立合作,部分產品還出口至東南亞國家。”中錦新材料PA6項目生產廠長陳新華說。
福建中錦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目前日最高產能突破1000噸,年生產規模達到47萬噸,產值超40億元。其生產的差異化聚酰胺6纖維原料,在國內細分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蛇年開春,秀嶼區賽纖新材料再生功能性纖維生產線項目已進入試投產階段。該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獨創再生工藝技術,以廢舊瓶片、廢舊紡織品等聚酯材料為原料,重新加工成多功能、可追溯的聚酯纖維,投產后年可產出50萬噸再生功能性纖維。
產業鏈越拉越長,集群發展勢頭強勁。目前,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以永榮科技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已形成以純苯為原料到下游應用的產業鏈;以再生功能性纖維及配套項目為代表,正在培育以廢舊紡織品、廢舊瓶片為原料到下游應用的產業鏈;以及引進投資354億元的碳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主要打造以永榮科技生產副產物丙烷為原料到下游應用的產業鏈,生產丙烯、聚丙烯(工程塑料)。
多元保障激發動能
在前不久舉行的秀嶼區三級干部會議上,該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與興業銀行簽訂金融支持秀嶼區產業鏈發展合作協議,簽約金額100億元。
資金是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血液”。近年來,秀嶼區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通過“一事一議”機制,在用地、能耗、資金補助等方面優先支持新材料項目。數據顯示,2024年秀嶼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累計爭取上級惠企資金250萬元、技改貼息貸款4.68億元,居全市首位。此外設立莆田市縣區首只1.58億元產業基金,以“基金+招商”模式撬動社會資本,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通過龍頭企業引領,拓寬資金供給渠道,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機制,讓資金真正成為‘四鏈’融合的源頭活水。”秀嶼區新材料產業鏈專班、區發改局黨組成員吳雪軍表示。
“四鏈”融合是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其中產業鏈構成發展的基石,創新鏈提供發展的動力,資金鏈確保發展的保障,而人才鏈則成為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秀嶼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先后引進、培育各類人才2000多名。此外聚焦產業發展需求,當地還通過聘請政府顧問、選任“科技副總”、“人才飛地”等柔性引才模式,積極對接國家及省內外行業專家,柔性聘請19名人才顧問為產業把脈問診,進一步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移與產業應用的鏈條,推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資訊權限圖標說明:
1、紅鎖圖標: 為A、B、C等級會員、資訊會員專享;
2、綠鎖圖標: 為注冊并登陸會員專享;
3、圓點圖標: 為完全開放資訊;
本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錦橋紡織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錦橋紡織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錦橋紡織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及投稿事宜,請聯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